米爾扎:“不過瀚海軍的發展實在太快,等我想清楚了想親自南下時,你的父親竟然北上了,于是本汗也不得不加入到了大夏國,不過當時的情形你也知道,小玉茲是由哲德烏爾聯盟與契丹聯盟兩大部落聯盟組成的,里海與咸海之間是哲德烏爾聯盟的牧場,以北是契丹聯盟的牧場”
“原本兩部加起來有五萬帳之多,幾場戰事之后縮減到四萬帳左右,每部都有兩萬帳,你也知道契丹聯盟都是以前的蒙古貴族加上康里、欽察部落混合而成的,他們對于真主并不虔誠,除了貴族,大部分普通牧戶還是在真主與薩滿眾神之間來回變換”
“恰好大夏國也是一個以薩滿教起家的國度,耶律兄弟正好就坡下驢,你是知道的,與契丹聯盟相比,哲德烏爾聯盟擁有一些火器,但契丹聯盟騎射更為精通,兩部的實力差不多,耶律兄弟很早就加入到大夏國那里,大汗也知道,不過當時大汗時刻面臨著準噶爾人的壓迫,根本沒有心思管小玉茲的事情,還一門心思想用土地與大夏國交換火器、鎧甲”
“于是我部別無選擇,只能……,唉,這些就不說了,我來到這里,是向貴國通報一事”
阿努沙:“哦?”
米爾扎:“大夏國的皇帝、博格達汗尼堪前不久在歐洲的柯尼斯堡發表了演講,宣稱這世界上并沒有神祗存在,這樣的事情,對于我等信仰堅定的人來說自然無所謂,但對于那些普通的牧戶、農戶卻是天大的事,尼堪的演講真是針對他們的,他的用心很險惡,就是要將廣大的牧戶、農戶、匠戶從我等手里奪過去!最后不費吹灰之力統一整個世界!”
“這是對真主的大不敬,眼下我等正好有一個機會。前不久尼堪來到了錫爾河畔的突厥斯坦,真主啊,那可是我哈薩克人的都城!他來到那里是有原因的,在突厥斯坦到巴爾喀什湖一帶,大夏人駐扎了重兵,眼看不是用來對付準噶爾人就是哈薩克人的,前不久,他們在我部抽調部族騎兵,你也知道,我部只有兩萬戶,加入大夏國后有一半被撥入博格拉部,我部只剩下一萬戶”
“就是這樣,他們還是抽調了三千騎,與博格拉部的三千騎一起沿著錫爾河東去了,眼下,駐扎在錫爾河下游克孜勒奧爾達的是一個叫阿金阿的原本是瀚海軍后來退役了的索倫人,他的部族遷到了錫爾河流域,并成了西到里海,東到咸海一帶博格拉部的管理者”
“根據我的消息,克孜勒奧爾達一直只有三千部族騎兵輪番值守,此時從周圍部落抽調部族騎兵后軍力差不多能增加到一萬五千騎”
阿努沙:“你是怎么知道的?”
米爾扎:“大夏人雖然用心險惡,不過表面上還是很仁義的,他們不會在小部落里抽調人馬,只在大部落里抽調,在咸海以北,還有以前遷到這里的蒙古人托音部,然后就是契丹聯盟,最后在克孜勒奧爾達附近有被劃入到博格拉部的中玉茲諸部,每一部抽調三千騎,加起來就是一萬兩千人,加上三千常駐卡克孜勒奧爾達的三千騎,這就是一萬五千騎”
“根據我得來的消息,瀚海軍正在對準噶爾汗國用兵,而突厥斯坦、奇姆肯特的正規軍沒動,不用說是用來警戒哈薩克汗國的,尼堪親自待在突厥斯坦,身邊只有一個軍團肯定不夠,自然要從諸部抽調部族騎兵”
“咸海以西就抽調了一萬五千騎,在奇姆肯特以北的大玉茲、中玉茲部落,至少還能抽調一萬五千騎,若是加上博格拉部的,在克孜勒奧爾達、突厥斯坦、奇姆肯特、怛邏斯一線至少有四萬五千部族騎兵”
“他們是用來對付準噶爾嗎?不需要”
阿努沙:“那你的意思是用來對付哈薩克汗國的?”
米爾扎:“自然不是的,大夏國再是強悍,也不會同時對兩個汗國發動戰事,依照他們的能力,就算要滅亡一國,很少有超過三個月的,三個月,也就是諸汗國進行最大動員的時間,等到哈薩克汗國動員起來了,準噶爾汗國已經滅亡了”
阿努沙:“你的意思是,等到大夏國滅亡了準噶爾,接下來就要對哈薩克動手?在此之前,抽調部族騎兵以防哈薩克人提前發動?”
米爾扎:“不是,以大夏人的強橫與自信,在滅亡準噶爾人以前,有突厥斯坦、奇姆肯特兩個地方的正規軍鎮守已經夠了,他們有精良、威力巨大的火器,守住城堡完全沒有問題,還有兩萬有著可以連發的火器、長槍、騎刀、精致輕便鐵甲的騎兵,還都是一人兩騎,我知道你一直對希瓦騎兵很是滿意,不過若與瀚海軍騎兵比較起來,恐怕一個瀚海軍騎兵還是能夠對付兩個希瓦騎兵的,是吧”
霧氣中,阿努沙的面色抽搐了一下,這一幕還是被米爾扎捕捉到了。
他繼續說道:“于是,這些部族騎兵要對付的對象就很明顯了,就是對付像你我這樣歸附不久的部族的,除了你我之外,中玉茲的克烈部、乃蠻部、阿爾根部、汪古部、欽察部都有不少部落暫時投靠了他們,如今戰事一起,他們豈能坐視這些部落在一旁虎視眈眈?”
“抽調之后,既能讓這些部落的青壯大為減少,又能隨時投入另外的戰斗,豈不是一舉兩得?”
阿努沙:“可大夏國并沒有要求我國抽調兵力前去協助?”
米爾扎:“可本汗聽說了,博格達汗命令貴國帶領大量騎兵南下去攻打布哈拉的,可如今您還在這里……”
阿努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