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各斯,葡萄牙語咸水湖之意,是位于非洲赤道附近、靠近大西洋一個東西長約百里,南北平均寬約二十里的潟湖。
潟湖有海峽與大西洋相連,海峽平均寬度約兩里,在靠近海峽的地方則是拉各斯島。
拉各斯島長約二十里,寬約五里,其與南面大陸之間的水域是深水良港所在。
拉各斯島、拉各斯港,葡萄牙人已經在這里經營超過一百五十年,是他們在非洲西海岸赤道附近最大的港口。
當然了,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或者整個非洲最好的殖民地自然是安哥拉,那里的主要地形是高原,不像赤道附近高熱高濕讓人待不下去,何況在北面,他們還控制著后世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的蒙羅維亞、弗里敦兩個港口,而蒙羅維亞、弗里敦是葡萄牙占據的,也是此時的歐洲人主要的捕奴地點。
何也?
因為在此時的非洲,赤道以北地區,曾經活躍著一個非洲人自己建立的偌大帝國,叫桑海帝國,這個帝國曾經稱雄西非幾個世紀,后來先后被摩洛哥王國、葡萄牙人征服。
此時的非洲赤道附近靠近海岸線的地方,一眼看去都是幽深黑暗的原始熱帶雨林,別說歐洲人了,就算是非洲人也不愿意住在那里,故此,歐洲人除非迫不得已,在十七世紀是不會親自深入熱帶雨林去捕捉黑奴了,而是依靠以前桑海帝國下轄的各個酋長國的酋長,用金屬工具、玻璃珠子向他們購買奴隸。
于是,弗里敦、蒙羅維亞百里應運而生,拉各斯不過是葡萄牙人的備選而已。
前不久,葡萄牙人正式將拉各斯“送”給了大夏國,不過他們認為非洲最好的地方安哥拉以及其海港城市羅安達是不會轉讓的,饒是如此,作為他們的盟友,當大夏國的船隊靠著非洲海岸線行駛時,還是可以大大方方到他們的港口停泊、修葺、保養、補給的。
在赤道附近,若是在春秋季節,完全處于無風的時候,純粹的風帆船只想要盡快駛離無風帶不太容易,于是歐洲人的船只都是根據季風帶的移動而安排航程的。
但對于有了蒸汽機的大夏國來說就沒有這個顧慮了。
一場連續下了三天三夜的暴雨襲擊了拉各斯島,等暴雨終于停止后,島嶼南邊港口里的船只總算露了出來。
好家伙,竟然是一支龐大的船隊!
自然就是由大夏國的海軍大臣,今年五十五歲的孫佳績親自率領的、剛剛由帝國設在本土最大的造船廠、遠東地區最大的佛林港建造的新洲際艦隊以及一百艘滿載人員和物資的信天翁了。
時間來到眼下時,帝國在各地最大的造船廠分別是:
海參崴省的佛林港(納霍德卡港),利用錫霍特山的櫸木以及水曲柳造船;
北美洲的金州港(舊金山),利用加州紅木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