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的尼堪坐在龍椅上,面對著臺下大約一百名文武官員,神情似乎有些恍惚。
這一次,身在京城的正四品以上的官員幾乎都來了,雖然沒有像歐陽炯、張七想象的幾百人那么夸張,不過上百名高級官員匯聚在一起還是頗有聲勢的。
以前,尼堪在北京的時候也上過幾次朝,但都在武英殿,因為那時帝國的疆域雖然已經很廣袤了,但遠不如現在,別的不說,本土長江以南的土地都沒拿下,故此,一切都以軍事為中心展開,自然大小事都在武英殿進行商議。
但現在帝國的疆域已經擴展到了一個限度,想要進一步擴展就要觸碰到敵對勢力的最核心利益了。
其實以大夏國眼下的實力,遠勝于蒙元帝國時期,若是硬橋硬馬地進攻,每到一處若是不闔城投降的,等到破城后就進行慘絕人寰的屠城也是能很快占據大部分地方的,但這樣的事情尼堪明顯不想做,它占據的地方多半是當地本身沒有強大的政權(東歐除外),自己進去不過是順天應命而已。
比如在美洲,他所占據的巴西南部、烏拉圭一帶根本就沒有歐洲人進入,委內瑞拉雖然有西班牙人,但明顯不是他們的重點,他們的重心還是在墨西哥和秘魯。
而在北美洲,偌大的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地帶都是些尚處于氏族社會階段,零星掌握了冶煉技術,但多半用于金銀方面的部族,對付這些部族,大夏國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就可以達到目的,想想一下吧,假若你穿越到中國炎黃時代,你手下還有一支軍隊,那你就是中國的祖先,而不是炎帝、黃帝了。
美洲的這些部族所處的時代就是跟中國歷史上的炎黃時代差不多。
大夏國手下勉強談得上搶奪而來的土地就是后世皮薩切克灣附近了,沒有辦法,以大夏國當下的能力,有海上的優勢,但極度依賴煤鐵資源,便只能先占住有煤鐵資源的港口附近,想要經略北美洲東海岸,皮薩切克灣是必然的選擇,放在其它地方,就必須要與土人大打出手才行。
接著便是安西,此時的安西,包括從額爾齊斯河一直到阿提拉河(伏爾加河)的廣袤地帶,大致是西伯利亞森林以南,錫爾河以北的區域,這里才是歐亞大陸上第二塊大草原地帶,此時,最好的草原肯定還是在漠北、漠南一帶,別的不說,那里的氣候雖然寒冷,但比起西伯利亞還是好一些。
接下來就是西伯利亞大草原,就是剛才所說的范圍,歷史上漠北漠南的游牧部族被中原王朝擊敗后肯定后逃到這里,進而進入條件更加理想的歐洲,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概莫如是。
最后一塊超級大的草原地帶自然就是青藏高原,那里的草原面積其實也很廣袤,并不亞于上述兩地,只要耐得住苦寒和高原反應,在那里養活一個百萬人丁的游牧部落還是可行的,這也是歷史上吐蕃人強大無匹,一度讓大唐也不敢小覷的主要原因。
當然了,有了宗教,加上紛紜的教派,迅速造成了吐蕃人的衰落。
于是,在西伯利亞大草原,雖然有哈薩克、準噶爾兩個汗國,但對于這兩個汗國來說,靠近西伯利亞的草原是最差的,他們各自掌控的土地中,對于哈薩克來說,最好的還是在巴爾喀什湖、錫爾河、里海、咸海附近,對于衛拉特人來說,阿爾泰山南部、天山附近才是根本之地。
游歷于阿爾泰山、天山之外,占據了額爾齊斯河流域的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不是分崩離析,便是遠走他鄉便是明證。
而其中最強大的和碩特部,由于占據著天山最好的草場,還能一分為二(以青藏高原為領地的和碩特汗國以及以天山北麓為腹地的小和碩特汗國),成了兩個強大的汗國,當然了,準噶爾部落的巴圖爾借助塔城、七河流域崛起那是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