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范文程、洪承疇”
三位年紀超過六十歲的老臣聽到皇帝的召喚后趕緊出列了,他們手持笏板,寬袍大袖,都身穿正二品文官朝服,彎著腰恭恭敬敬站在臺下。
眼下,由于宋應星年過七十,他的工部尚書之位已經讓出來了,不過讓他還掛著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名號,名義上是讓他輔佐都御史孫秀節的,但他自己也知道,這不過是一個閑職罷了,與大明的都察院相比,大夏國的都察院已經喪失了隨意在朝堂上彈劾他人的權利,但還是擁有事后彈劾、監察、起訴的權利。
“你等還好嗎?”
就這么簡單一句話,就讓三人老淚縱橫,都忍不住啜泣起來,三人中,洪承疇、范文程都是降臣,但尼堪還是力排眾議讓他們登上了高位,這些年下來,他們在輔佐他的兒子們,或者執掌一方或一部時都表現卓著,不負他們在歷史上的聲譽。
在這個時代,品德高潔者大多迂腐,能力肯定不足,像史可法等人雖然還健在,但尼堪也沒有啟用他們,反而是像洪承疇、范文程這些在歷史上留下罵名者得到了重用,尼堪一開始用的自然是他們的才能,后來在其他人的影響下他們自然也高潔起來,這也是應有之意。
而宋應星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科學家,又當過大明的知府,自然得到了尼堪的重用,眼下他的工部尚書職位已經被大明另外一位科學家方以智占據了,但他打下的根基尚在,自然要受到皇帝的尊崇。
何況,就算在尼堪的大夏國,在一般人眼里,工部尚書依舊屬于六部中中下的存在,沒辦法,歷史的慣性依舊強大,想要朝夕扭轉談何容易?
但皇帝如此關切宋應星,體現了他對工部尚書的尊崇,除了宋應星是古稀老人,內中多半還有這個意思。
按照慣例,像他這樣長期在外的皇帝,回到京城之后,若是放在歷史上,多半要做出大赦天下或者減免賦稅的舉動的,但尼堪不是常人,他既沒有動力,也沒有必要做出這樣的舉動。
接著他又將他熟識的大臣一個個叫到面前,或一句話,或三兩言,或寒暄,或開玩笑,等他將諸人全部接見完畢后,已經是兩個小時以后了,眼看天色大亮了,在尼堪的鼓勵下,大殿里的氣氛也熱切起來,交頭接耳的也多了起來。
雖然沒有大赦天下或減免賦稅的舉動,不過必要的封賞還是要做出來的。
“諸位大臣,列位臣工”
抱著一柄玉如意拂塵站在尼堪身后的王文慧此時走了出來,他的身后跟著通政使司副使張文俊,張文俊手上抱著三個用金色綢緞卷成的黃澄澄的東西,好似三幅書畫,但作為經常上朝的大臣們自然知曉那是三份詔書。
“陛下一回到京城便有大動作?”
所有人都微微彎下了腰,都隱隱有些激動,因為他們知道,這些詔書不是封賞便是有大事發生。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接下來自然是通過王文慧之口,尼堪將帝國成立二十年以來,上天的照應,自己的運籌帷幄,眾人的襄助之功一一列出,詔書是王文慧親自寫的,全部采用了五言駢文形式,辭藻華麗,用詞深究,那真是字字璣珠,句句琳瑯,他說了半晌才切入正題。
“特晉一等公孫秀節為忠瑾郡王”
此話一出,不禁在大殿里造成了軒然大波。
在以前,得封王位的也只是尼堪的同父異母的大兄孫秀林,他得到了端肅郡王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