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快遞已發送,沒投資的兄弟趕緊哈。
謝謝這些日子投票的諸位,咱們這點收藏有這個票數我很知足。
謝謝大家了。
————————
“咔。”
這是寧皓喊的,并沒有出乎顧君意料,因為剛才表演的是一個完整的鏡頭。
按照一般程序來說,在鏡頭最終才喊咔就代表這個鏡頭是通過的,這也就是俗稱的‘一條過’。
與其他導演喜歡站起來指導演員不同,寧皓一般不愿意離開監視器,因為他有嚴重的色弱,要是演員離他遠一點,他都分辨不出來。
他已經習慣了根據監視器里演員的表現指點。
“那個..顧君是吧。”
“是,導演,您有什么指示?”顧君回道。
他不是愣頭青,既然已經加入劇組,就得接受導演的指示,這是行業的規矩也是最基本的尊重。
劇組里面只有也只能有一個人說的算。
在華夏影視圈這種導演中心制的環境下,主導劇組的一般都是導演。
除非你擁有可以與導演勢均力敵的資本,否則你就得服從導演的命令。
出頭鳥一般死的都很快,就像早起的蟲兒都會被鳥兒給吃掉。
當然,演員也可以有不同意見,但這是要相互探討的,至于聽不聽的就是導演的風格了。
這玩意,比的就是咖位與資本,要是演員大導演小,或者演員小導演大,那一切都好說。
要是一般大,那就商議唄,商議好了就叫達成共識。
商議的不好就是演員耍大牌或者是導演打壓演員。
一般情況是前者居多,畢竟導演中心制嘛。
就像顧君,其實他知道《黃金大劫案》這部電影有很多的問題,甚至可以說非常之多,但他不能開口。
因為地位太不對等,再加上寧晧的骨子里其實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導演。
那就這樣吧。
就讓這一切都順其自然吧。
雖然不想承認,對真正加入劇組只有一天的顧君來說順其自然不過是一種無能為力的掩飾。
在場沒有人可以感受顧君的心思,所有人都在等著寧晧發話,畢竟這是經歷換角后的第一個鏡頭。
“是這么回事。”略頓后的寧皓繼續對顧君說道:“剛才你坐歪了,沒有正對著李參天啊。”
“導演,我是這么想的....”
顧君把自己理解的二當家的性格以及心中的想法以及可能做出的姿態給簡單的敘述了一下。
從寧晧的眼睛里,顧君看到了一絲茫然,這讓顧君了解到自己的理解能力可能挺棒的。
甚至可能超綱完成任務。
就像魯迅先生寫道: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很多人就會想入非非的聯系到孤寂感、遺憾、煩躁、壓抑,甚至還有對當時社會昏暗的不滿與無奈。
甚至是強烈的憎恨乃至對光明世界的深情謳歌。
這....是準備鬧哪樣啊。
可能人家周樹人想的只是兩棵棗樹結的果子都挺甜的呢。
現在的顧君也不敢保證自己的理解的成績是如何,萬一寧晧在設定角色時根本沒考慮這么深呢。
幸運的是寧皓并沒有明確表示顧君的理解對不對,但也沒有否定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