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轉頭指導起李參天來,這說明顧君應該算是蒙混過關了,讓他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沒有經歷過試鏡的他把這個鏡頭當成了自己的考試,現在看來至少是及格的。
“參天啊,你的表演有點問題知道嗎?”沒等前者回答,寧皓就開口了:“聶毛搶話的時候,你不能只‘嘖’,你的表情要有一些不滿。”
“傅恒在第二次搶話的時候,你的不滿要更加明顯,你最好再加一些肢體動作,例如鼻息加重,輕輕搖頭,甩甩衣袖,坐的姿勢也不要一成不變,你明白嗎?”
傅恒是廣角鄭,聶毛是茶水肖,就是他們打斷制片武跟二當家的交流。
“明白。”制片武說道。
“OK。”一拍手掌的寧皓給大家鼓氣:“大家的表現都很棒,休息五分鐘,重新來一條。”
“好的。”眾人一口同聲的回答道。
并沒有什么不滿,因為再來一條的事情太常見了,多的時候連來十幾條時候都有。
五分鐘后的那一條很順利的通過。
然后就進入候場時間,演員趁這這個空閑讀劇本,排練。
下一個鏡頭就是二當家派人把成箱的軍火擺到愛國會的同志們面前。
一個成熟的劇組一天一般只能拍攝10到15個鏡頭。
比如今天出外景的情況,預計劇組早上七點出發,八點到達現場。
那么機械組與燈光組就要提前一個小時出發,因為他們都是大型箱車,走的慢不說,還要考慮卸車時間。
當大隊抵達外景點的時候,各部門開始拍攝前的準備工作,這個階段要一個小時左右。
然后主要演員酒店帶妝抵達現場(他們可能提前1小時甚至更多時間就要進化妝間)。
導演組開始和演員走戲排練,攝影組和燈光組同步準備,1小時后開始準備拍攝。
10點開第一鏡,大家都密切配合,有條不紊,算上換機位、調整燈光、走戲走位等,每個鏡123頭1小時左右就完成。
中間吃飯加休息也差不多1小時,干勁十足地拍到沒有天光,差不多是晚上6-7點左右。
這是理想國度完美的、教科書般的計劃,這樣的劇組就可以完成既定的15-20個鏡頭左右。
但要是行內的人就會知道,這個過程過于順利、過于理想化。
每天的實際情況可能是,早上大車堵在路上了,大隊出發時人總是到不齊不能按點出發,到了現場發現所有用電的東西一定會出故障。
不用電的東西就一定會找不到,焦頭爛額搞定一切后,演員遲到了或者直接失聯。
然后為了搶進度,也不走戲了,上來直接擼。擼到一半不下雨了,跟上個鏡頭無法銜接,那怎么辦?就只能等。
然后又下起來,進度要緊繼續擼……然后道具一定有問題,不是拿錯了就是壞了,好不容易搞定拍了幾條了,它又壞了……
這時候,就應該有人出來抬杠說:你丫傻啊,不會別在雨天拍么,一年才下幾天雨。
可是,大哥,雨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還是很小的一個因素。
更大的因素是光,前一秒陽光燦爛,下一秒陽光被云遮擋了,這在鏡頭里面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
是風,前一秒歲月靜好俏佳人,后一秒哎呀臥槽你是誰。
所以說,一條過對于劇組來說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
這也是后世的流量們演技都統一套路的原因,觀眾們都看得出來他們的演技實在是人神共憤。
難道專業的導演副導演會看不出來嗎?
肯定不是啊,因為他們一條跟十條是完全相同的表現,總不能現場調@教吧?
那一天的進度只能是三五個鏡頭吧,那電影或者電視劇的制作周期必然是以年為單位的。
這還是說的普通演員,你要是碰上那種頂級流量,上午九點到了劇組,然后直接跟導演說:我們鹿泰美下午三點要趕飛機去參加某某活動,而且中午還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晚上還要打游戲,跟對象煲電話粥。
這樣留給劇組的只有寥寥幾個小時,而計劃還是十五個鏡頭,今天拍五個,那明天就是二十五個計劃,后天就是三十五,越積越多。
那還認真個屁啊,正擼反擼上下擼,差不多就得唄。
電影撲街,演員背鍋,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