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與顧君對稱的位置上的孔生,往后看了一眼覺得人基本到齊的他走到移動白班前。
視線巡視了一圈.最后坐在顧君的身上:“顧君,你離那么遠。是我們這里有老虎嗎?”
顧君抬頭看了看中間位置,1975年的梅亭今年37歲,1974年的劉霖今年38歲,1970年的劉天池今年42歲,1970年的張延今年42歲。
這那是老虎?
這是老虎窩啊。
被一群老虎盯得差點發毛的顧君開口道:“老大,我習慣了····”
好吧,他還是怕死。
“習慣?我記得你今天剛來是吧?你這習慣培養的有點快,也有點兒戲啊。”
“上學時培養的習慣,不管到哪都坐門口,地震的時候跑得快,不求人。”
顧君為了不入虎窩,是絞盡乃汁的胡攪蠻纏。
眾人哈哈一笑,就不再理他。
孔生拿著馬克筆在移動白板上寫上了主演的名字,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非常細致的分解人物的性格并與演員討論。
在劇本上的每一個人物都是生硬的,即便在這個人物的前面加再多的修飾詞也改變不了這一切。
必須通過演員的表現來詮釋人物,優秀的演員會把他的角色演活了,就像一場饕餮盛宴。
不行的演員...不行的沒有演員,那種叫明星,叫流量。
不行的某種神秘的不可描述的滴答滴生物,會把他的角色演成一堆那啥···。
這玩意吧,不用去嘗,光是看看就讓人倒胃口。
就算你把它做成巧克力味的,那也是shi啊。
但有的時候吧,就算老戲骨也有演不了的戲,你就像五六十歲的老演員演技再精湛也演不好十五六的少年。
就算是鬼斧神工的磨皮美顏的工藝也不行,確實能把褶子抹去,但微表情也抹去了啊,這還看的毛線的演技。
劇本的人物與現實的演員必然是有不同的,想要合適,只能兩方朝著一個方向共同努力。
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現在的孔生有了不少的作品,在電視劇行業有了相當的名氣。
但他不會把理解的劇本人物強加給演員身上,他會與演員商討這個角色應該用什么方式表現。
即便這些演員是他親自選出來,自認最合適的。
但他會參考演員的意見,而不是完全的完全的聽從。
在劇組還沒開機的時刻,每天都會開會,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會,更像是暢所欲言的發揮。
哪位演員入組了,就開始研究他的角色,其他的演員也不是閑著,他們會參與討論,甚至排演一小段的劇情。
今天是顧君入組的時間,今天晚上的探討會就是研究‘老丁’這個角色的。
在一場開放式的交流之后,迎來最后一個環節是,這是一個小型的片段重現。
顧君的對手是梅亭與郭韜,或者說是懷胎七個月的安杰與江德福。
這場戲份是老丁的妻子要搬來住,老丁相中的房子是江德福的對門。
這一天的老丁正打算衛生呢,恰逢安杰聽見對面有響動,就進來看看,誰想就看到了頭上系著一塊白毛巾的老丁。
差點笑抽過去的她直接回家把這件事告訴江德福,還讓江德福過來幫老丁。
一段很小的戲份,但非常的有挖掘的深度,臺詞不多,但真的很考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