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異類的本身,并非是鄭伯爺和七個魔王在這個世界蘇醒時的位置,在燕國。
有時候,鄭伯爺也會不由自主地思量一下,到底誰才是魔王?
和那三位比起來,自己這邊,還真有些上不得臺面了。
一個軍權直接下放的皇帝,將自己的親骨肉自己的枕邊人,視為草芥;
一個自滅滿門的南侯,在舉族準備迎接門第封王的喜慶當晚,將一切血洗;
一個將自己的女兒送出去,自己的兒子還不明不白的北侯,坐擁大燕最為強大和最為忠心的軍力,卻心甘情愿地在荒漠啃沙子。
這三人,生在一個國度,站在一起,到底是這個國度的幸運還是不幸?
西直門舉劍盟誓那一天起,
從中樞向大燕向晉地發布的詔令,宛若雪花一般;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同時也是最為奠定基調的兩道旨意,
是:
恢復靖南侯田無鏡靖南王爵位;
冊靖南王為征楚大元帥,統管晉地以及即將進入晉地的所有兵馬;
賜天子劍,晉地官員,上至太守,下至庶民,無論燕晉,皆可不問而斬!
還有一道旨意更為言簡意賅:
伐楚期間,上至天子,下至黔首,但有彈劾、非議靖南王者,殺無赦!
是的,
這道明顯違背制度的旨意,在燕皇的強力推行下,還是從中樞發了出來,旨意中,連天子都被規范在其中。
鄭伯爺曾當著乾國官家的面說過您不知兵。
其實,自登基后就沒離開過京城,同時從未統兵過的燕皇,大概,也是不知兵的。
但燕皇所做的,
就是將兵權和前線戰事完全交給統兵大帥,
自己,
心甘情愿地坐鎮后方,為其壓制來自后方的壓力和不和諧聲音,同時,為其籌措糧草兵源。
………
鄭伯爺和五殿下在望江邊分開,五殿下要去穎都,同時,他打算帶領一幫懂得治水的穎都官員去親自查看一下江道;
雖說他心里也大概清楚,國戰將開,自己多半是沒能力去修河工了,但圣旨一日沒至穎都,他就得繼續做自己的事。
而鄭伯爺,
則繼續晝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了雪海關。
鄭伯爺胯下的貔貅還好,其身邊的親衛們,因為馬力的原因,居然落下了一大半在途中,可見鄭伯爺趕路之堅決。
也確實應該堅決。
鄭伯爺是夜里回到雪海關的,
將疲憊不堪的公主送回后宅休息后,鄭伯爺馬上召開了軍議大會,雪海關內,參將以上者,全部參加,同時,下達了三道命令:
一,雪海關內外,所有標戶兵丁,全部脫離生產,集結備戰;
二,管控內需,進行戰時儲存;
三,所有作坊、天機閣,開始全力打造攻城器械;
這三道命令下達之后,
在座的各鎮將領,臉上都露出了震驚之色,隨即,就是狂喜!
這是要打大仗了,
不是對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