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四大劍客并立。
乾地陳大俠雖已半歸隱,可現如今,早就取代百里劍,成為乾人心目中的某種象征;
乾國滅是滅了,可乾人依舊是能吹。
另外,還有一姓袁名魚的女子,早年間名不見經傳,后來一出世就即巔峰。
最后兩位,
身份地位極高,
卻又讓人不得不佩服,甚至還得感慨當年那位戰場上無敵的攝政王,就是在后代上,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那就是王府的長公主,
以及,
當代攝政王本人。
大燕向來不注重規矩,亦或者說,到了一定高度與層次后,是規矩為自己服務而不再是為規矩去遷就。
先王于一統天下五年后因老傷復發亡故后,皇帝并未撤其攝政王號,而是直接地將攝政王作為一種爵位傳承給了下一代,以表彰先王為大燕所立下的汗馬功勞。
畢竟,相似的事兒,當年燕國不是沒有,又有哪個國家在很長時間里,連親王都得向侯爺下跪行禮的?
沒人會懷疑這份劍客排位有什么水分,
因為那位長公主,曾親自前往南海,一人一劍,挑滅所謂的南海七十二洞,這是實打實的戰績。
且就算是在大燕,攝政王府簡直就是和姬家并立,但在南海,王府的勢力還是無法觸及與深入的。
至于當代攝政王本人,本來沒多少人知道他居然也是一名劍客的,而原本的四大劍客里,前三位沒變,另一位,則是趙地一名獨眼劍客。
其人曾與陳大俠切磋一整日,不落下風,自此躋身四大劍客的行列。
隨后,廣發英雄帖,開宗立派。
而在立派那一日,
眾目睽睽之下,
原本稍微動一下就能夠牽動整個天下風云的大燕攝政王,
竟孤身一人來到了趙地,
用一把劍鞘上掛著紫穗的劍,
一劍,
直接將那位剛位列四大劍客不久的獨眼劍客,釘死在了門派匾額上。
自此,
江湖四大劍客位置,徹底定型。
且大家伙發現,連那位大燕王爺在內,其余三大劍客所用的劍,劍鞘上都掛著紫穗。
也因此,
一直流傳著卻沒有被定論的說法終于被證實,
那就是當世四大劍客,
全是一個人的徒弟,那就是……晉地劍圣。
在上一個時代,劍圣虞化平以一己之力,幾乎碾壓了同輩,立起劍道標桿。
在下一個時代,
則是他四個徒弟,完全立成了一片天。
見到這紫穗,
姬成玦就想笑,
他是知道鄭凡那兒子性格到底有多桀驁的,讓他穿著蟒袍,像是一個莽夫一樣,跑去江湖門派里殺一個人,真是難為他了。
這世上,皇帝的旨意,他可以不聽,可他大姐的話,他得聽。
這時,何思思小聲道:
“夫君,他們說要去大澤求機緣哩。”
“哦?”
姬成玦留意聽了一下他們的談話,這才得知他們準備去大澤深處的一個秘境求機緣,相傳那秘境極為兇險,靠近的人,十之八九沒辦法活著出來。
極個別的幸存者也都幾乎發了失心瘋,嘴里瘋瘋癲癲地喊著在里頭看見了墓,好多好多墓。
故而,那塊位于大澤深處的秘境,在江湖上又有一個稱謂,叫“神墓”。
都說,那里頭藏著大機緣,武功秘籍,神兵利器之類的。
可姬成玦卻清楚,
那里頭壓根就是空的!
姓鄭的他們原本以為自己要死了,就給自己挖了墓,然后其身邊的王妃以及一眾先生們,是準備殉葬的,可結果姓鄭的沒死成,那墓就放那兒了。
可問題是姓鄭的那家伙缺德不缺德,人沒埋在那兒,可陣法卻早就布置好一直在運行,這些年來,也不曉得吸引了多少江湖兒女跑里頭為了一個空蕩蕩的墓地送了命。
十一年前,
在姓鄭的還沒死的時候,身為皇帝的他再度東巡,拿這事兒問過姓鄭的,你他娘的這樣做到底虧心不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