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子道友得云中君所重,委以重任,倒是好福緣。”
司馬承禎謙虛地擺了擺手:“哪里,哪里。”
不過,其臉上的笑容卻是怎么也掩蓋不住。
正在此時,門外傳來了一道聲音:
“師父,師叔。玄都觀觀主來訪。”
三人聞言,對視一眼。
……………………分割線…………………
日中。
突然有上千道士聚于神都南門。
于護城河外,深秋瑟瑟寒風之中,齊齊盤坐于地,靜靜地候著什么。
旁人問,那些小道士便說是在等候尊者。
若問他們尊者是誰,這些小道士又會回答不知道。
不多時,道士南門候尊者之事便在神都城中傳得沸沸揚揚。
有人認為,可能是老子將效西行函谷之事,再度臨凡,振興道教。
有人認為,這不過是那些道士在故弄玄虛,虛張聲勢。當然,持這種觀點的幾乎都是佛教信徒與和尚。
也有人認為,這件事必然與最近荊楚之地流傳甚廣的仙人有關,說不定這個尊者指的就是那位仙人。
什么樣的觀點都有,坊間市里都在爭相議論著。
也有很多人跑到上千道士的身后湊著熱鬧。不過這些人的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
很快就經受不住寒風的吹刮,紛紛離去。
南門的守軍見一幫道士成規模地聚在城門外,不敢怠慢,急忙上報神都官府衙門。
神都的官府得到南門守軍的報告后,對于這次上千道士聚于南門之事,可謂高度重視。
一邊派人進宮向武則天匯報此事,一邊派人前來問詢。
河南府長史帶著數人騎馬急來,到了司馬承禎幾人面前,匆匆下馬。
看著幾人無奈地問道:“諸位道長聚眾于此,卻是為何?”
“天之痕將臨,我等得云中君入夢指點,于此等候尊者,以救危世。”司馬承禎如是回答。
河南府長史聞言,看著幾人又是搖頭,又是嘆氣。
司馬承禎笑了笑,道:“貧道知使君之憂。十日之內,若尊者不來,貧道自然離去。圣人那里,貧道自有說法。”
長史又嘆了口氣:“道長你既然決意如此,本官也不再勸,不過諸位千人聚于此,恐怕……”
司馬承禎聞言,笑了笑:“貧道明白,防備一些是應該的。”
當然要防備一些。
自漢末張角三兄弟以太平道攪亂大漢帝國以來,哪個朝代對道教不防范?
長史點了點頭,不再多言,再度跨上馬,往城內奔去。
派人問得司馬承禎等人聚集的原因后,神都各司也不敢有絲毫松懈,生怕重演張角亂漢舊事。
這一日,南門守兵增了數倍。
城墻上的守將更是警惕地盯著城外靜坐的千余道士,只要發現一點不對,就會馬上鎮壓。
不過司馬承禎等人倒是不動如山。
任行人、看熱鬧者、守軍眼神如何注視,皆是坐于地,目視南方,靜靜候著尊者。
尊者何時而來?
尊者如何模樣?
他們都不清楚。
只知道,等就完事了。
只要等到兩位不似人的一男一女,那便是尊者駕臨了。
至于這個不似人是如何個不似法?他們也不知道。
北來寒風緊,草木枯,大雁南歸。
上千道士整齊地盤坐于護城河之外,頗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