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和趙慈景為之一愣,李元吉顯然是巧合入宮面圣。
趙慈景不想見李元吉,便起身道:“微臣要安撫下屬,先行告退!”
“好,朕會問明清楚,給你交代。”
“多謝圣上,臣告退!”
趙慈景走出御書房,迎面遇到李元吉,將笑嘻嘻問好的李元吉晾在一邊,冷著臉從他身邊擦身而過;李元吉望著趙慈景走遠的方向,冷哼一聲,快步走向御書房。
“兒臣參見父皇。”
“免禮平身!”
“謝父皇。”
李淵極為不滿的說道:“兵部官員是怎么回事,為何要抓他們,還把人打死?”
李元吉已經有了對策,不慌不忙的拱手道:“父皇,他們確實妄議朝廷、散布謠言,武川司的人親耳聽到他們對朝廷和父皇出言不遜,這才當場抓捕,他們也確實承認對朝廷發牢騷。至于打死人實非兒臣本意,完全是審訊官急于得到口供,巴結兒臣,這才用刑過重,把人打死,兒臣已將審訊官員斬首。”
李淵神色稍緩,至于審訊官叫什么,也沒問,他只是需要一個回應趙慈景的合理借口而已。他覺得兵部官員的死,可以讓更多人閉嘴,所以他才愿意以爵位補償、獎勵。
李元吉看了看父皇的臉色,心下一松,又繼續說道:“其次,兒臣發現襄陽市井風向十分不正常,現在謠言四起、人心惶惶。而一些自以為是的人覺得他們代表的是民意,張口就說大唐必亡,普通老百姓愚昧無知,受此影響,現在是連門都不敢出,整個襄陽儼然如同一座死城似的,兒臣認為一定要剎住這股不正歪風,兒臣認為亂世當用重典,采取更堅決的措施,請父皇務必恩準!否則的話,隋軍才到漢水對岸,襄陽就亂了套了。”
李元吉這番話說得十分有水平,他沒有否認抓人,不過卻是手下聽到兵部官員妄言才抓的,也沒有否認審訊,卻讓他說成審訊官為了巴結他這個親王,施以酷刑所致,最后他將審訊官斬首,不僅給了朝廷交代,還表明他自己是一個不喜讒臣、公事公辦的剛正不阿之人。緊接著,又把滿城風雨的責任推到散布謠言之人的身上,從而順勢討要更高權力,將監視權進一步擴大。
李淵思忖片刻,道:“你這樣光明正大的抓人殺人,很要不得,也很不成熟。這樣不但不會取到效果,反而會造成更大恐慌。你的人不是正規的官員,沒有具備抓人殺人的權利,容易授人以柄。這不是帶兵打仗,是刺客之道,你以后要聰明一點,很多事情只能在暗中操作,不僅如此,還要扶持一批為朝廷說話的喉舌,一邊殺散布謠言之士,一邊以喉舌鼓勵民心,這樣才能安撫百姓,你明白了嗎?”
他心中十分贊成李元吉之說,也支持擴大監督面,只因大唐現在局勢不穩,必須用鐵血手段掌控輿論,如果放任謠言肆無忌憚的傳播,會動搖李唐根基,只是他不希望李元吉借助自己的支持,光明正大的干,要表現得含蓄一些。
李元吉情知父皇同意自己了,喜道:“請父皇放心,兒臣一會殫精竭慮,絕不容許任何人破壞大唐社稷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