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脆急促的警鐘聲在魏軍大營內回蕩起來,整個大營仿佛活過來了一般,魏這士兵都是和甲而睡,一聽鐘聲便紛紛從大帳里奔出,這三萬人是久經戰陣的精銳之師,事先又得到了通知,并沒有出現混亂,在各級軍官的帶領下,紛紛就位。
這時,又有斥候飛奔來報,“啟稟將軍,隋軍大舉出動,人數約有七萬之多,他們正向大營緩緩殺來,看樣子應該是打算連夜作戰了。”
“我知道了。”得此消息,徐世績反而大大的松了口氣,至少隋軍不知道自己在營中的布置。
七萬人,可惜了。
不過戰爭,歷來就沒有仁慈之說。
徐世績微微思索了一會兒,忽然下令道:“除了放火的將士,余者盡數撤往南營,另外三門大開營門、點亮燈火。”
聽到這道命令,大小將校盡皆愕然。
“將軍,這是叔詹奇計?”一名偏將詢問。
叔詹奇計就是大名鼎鼎的‘空城計’。
空城計其實是一種心理戰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之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這就是所謂的“虛者虛之”。敵人懷疑城內有埋伏,生怕陷入埋伏圈內。但這一種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了解和掌握敵方將帥的性格特征。
公元前666年,楚國公子元浩浩蕩蕩的攻打鄭國。一路直逼鄭國國都。鄭國國力弱,都城兵力空虛,根本無法抵擋楚軍進犯。
鄭國危在旦夕,有人主張納款請和,有人主張決一死戰,有的主張固守待援。但是這些主張都難解亡國之危。
這時鄭國上卿叔詹出了一計,命令士兵全部埋伏于城內,不讓敵人看到一兵一卒。令城內店鋪照常開門,百姓往來如常,不露一絲慌亂之色。然后大開城門,擺出不設防的樣子。
楚國公子元認為有詐,不可貿然進攻。先進城探聽虛實,于是按兵不動。這時齊國接到鄭國求援,已聯合魯、宋兩國發兵救鄭。公子元聞報知道三國兵到,楚軍定不能勝。還是撤退為妙,他擔心撤退時敵軍追擊,于是人銜枚、馬裹蹄連夜撤走,所有營寨都不拆、旌旗照舊飄揚,反過來用空城計成功的欺騙了叔詹,得以安安穩穩的退出鄭國國境。
這就是歷史上第一個成功使用空城計戰例,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敵我雙方都用,而且全都成功了。
“不錯,正叔詹奇計。”徐世績不假思索的說道:“我們本來就打算放棄大營,與其徒增死傷,倒不如讓隋軍疑神疑鬼一陣子,這樣,也能為樂將軍他們多一點時間。”
這出‘空城計’是徐世績在隋軍反應太快,而不得不采用的辦法,兵力上,隋軍現在占據著絕對優勢,要是再派一兩萬騎兵南下,樂伯通、聞人遂安都得完。
要是空城計能夠成功攔下隋軍,亦或是引隋軍全部入營,樂伯通和聞人遂安都能成功退往彭城城。
徐世績望了望遠處沖天火光,嘴唇都咬出血來了,手心也是捏了一把汗,一顆心更是砰砰狂跳,他現在擔心的是隋軍在營前與自己對峙,然后再派一支騎兵南下,這樣的話樂伯通、聞人遂安也得完。而他讓士兵退入南營,也是為這一個擔憂設下的伏筆,但在曠野之中,步卒怎么和騎兵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