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打開玉匣,頓時欣喜若狂,玉匣中靜靜的躺著一封信,打開一看,正是‘韋太后’寫的,另外一封,則是韋匡伯的回信,稱是杜陵杜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渤海高氏……也有意降隋,只要隋軍入境,大家便會群起而攻,甚至還承諾,大家會聯合起來阻撓李建成前往益州,從而為隋軍創造一網打盡的機會。
韓志實在是太開心了,有這封信在,這些傳承數百年的世家大族必將在他手中成為歷史煙塵,不管以后如何,他韓志必將名載史冊,大笑道:“韋匡伯啊韋匡伯,你們韋氏算是活到頭了,來人呀。”
“在。”
“送他們上路吧。”
“喏。”
眾多武川衛轟動應命,將手中的屠刀斬向了韋氏族人,直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韋氏的家仆、婢女一律被遣散,韋府也被貼上了封條。
韓志留下一隊人馬看管,自己帶著一眾武川衛迅速離開,今日的事情,可沒那么簡單結束,韋氏只是一個開頭罷了。
接下來,杜陵杜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渤海高氏等等名門望族也相繼遭到了滅門。
……
經歷這一場大清洗之后,五姓七宗名存實亡,到了次日清晨,襄陽逐漸恢復了平靜,早朝的時候,韓志通報韋匡伯等人的謀劃和罪證,留守官吏才微微松了口氣。
畢竟身在高位,有時候就算是為了公事,也會使用一些手段,游走在律法邊緣,武川司這一次大屠殺,讓很多人看不懂,但也難免會人人自危。
直到布告一出,襄陽留守官員和怕了一晚的百姓才徹底松了口氣。
原來是韋氏家族和杜陵杜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渤海高氏等名門要與隋朝里應外合,圖謀將李建成和留守官員一起留在襄陽,用他們的人頭換取在隋朝的富貴生活,跟這起事件無關的人,自然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氣,無不恨恨地說上一聲‘該死’。和這些家族有關的官吏、士紳,也在極力撇清關系。仿佛一夜之間,名門士族成了人人躲避的瘟疫一般。
實際上韓志和武川衛沒有去找的家族,都是已經不再追究的人。但經過此一事件,在天下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幾乎被屠殺干凈,除了裴矩等少數世家,世家大族大多在一夜之間被連根拔起,化作了歷史塵煙,世家大族對天下的影響,已經弱到了極限。
整個襄陽城變得靜悄悄的,街道上有城防軍巡視,原本被眾多世家子弟推崇的瀟湘館失去了眾多客源以后,變得門口羅雀、冷冷清清。
而韓志審案的事情也傳遍全城,那些心中有鬼的官員瑟瑟發抖,甚至躲在家里咒罵韓志,但不能否認的是,韓志之名讓人多了一份敬畏。
————————
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