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的藏書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一式兩份,分別珍藏在大興宮紫薇宮。而楊侗這些年一直在抄士族的家,獲得了大量的珍本、孤本,相對于楊廣時期的藏書,差不多又翻了近一倍。
分門別類和整理之后,大量印刷成了紙書,現在大興城大興宮、洛陽城紫薇宮、鄴城神武宮、涿郡臨朔宮、太原晉陽宮各有完整的十套;除此之外,三大學宮、各郡郡學的圖書館也選擇的陳放大量紙書,各地圖書館比照學校書籍,都有售賣,當然了,類似冶煉術這種事關國運的技術自是秘而不宣。
楊侗也知道蝦夷人帶來的古籍十分重要,因為中原王朝飽受戰火,現存珍本、孤本多為秦朝之后的文本,先秦、秦朝真跡少得可憐,即使有,也是殘缺不全,而這個蝦夷人帶來的徐福古籍,無疑是價值無量的瑰寶,不僅可以從中研究先秦百家、秦朝歷史和文化,還能從中找到圣人之學的本質真意,為注釋經典、還原圣學本質取到巨大作用。
他從各大士族、世家手中搶來這么多書,為的不就是將文明之火廣泛流傳么?這么大印特印、發行天下,千年之后總會湊成完整的一兩套吧?
過了兩刻左右,一群士兵抬了六個大箱子進來,打開一看,皆是一些刻有小篆的龜甲獸骨,以及寫有小篆的獸皮,孔穎達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塊龜甲,激動的說道:“圣上,這是儒家之學。”
“上面寫了什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整句話就是說,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百姓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百姓掌握了詩禮樂,就讓他們自由發揮,如果百姓解釋不透,我們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這恰恰體現了孔圣有教無類、開啟民智的思想。”
“其實這句,還有另外幾種解讀。”楊侗也來了興致。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孔穎達汗如泉涌,他發現后世之人真的錯誤理解孔圣的意思了,更可怕的是有五種正確的解讀方式,但人們偏偏使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種錯誤觀點來治理國家。
“孔尚書,你們在編纂《四書五經正義》的時候,利用孔子‘有教無類’、‘開啟民智’等核心理念來給眾多典籍斷句,力求準確無誤,絕不能被各種歪理邪說誤導。否則不僅誤國誤民,還會抹黑孔圣偉大的形象。”楊侗下令道。
“微臣明白!”孔穎達凜然遵命。
楊侗點了點頭,當他目光轉到一只箱子的時候,頓時眼睛一亮,一下子就從皇座之上走了下來,頗為激動的說道:“水泥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