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文帝時期,朝廷無法同時高效管轄近兩百個郡,所以又設兩類介于中樞、郡之間的臨行機構,一是行臺尚書省,相當于尚書省在地方的外派機構,總攬某個區域的軍政事務,凡管轄內的郡(州)縣皆受其節制,事權極重。二是根據戰爭時期設立的總管府/都督府,掌數州軍政事務,楊廣還是晉王的時候,統帥九十路總管,領五十一萬大軍伐陳,楊廣登基之后,有鑒總管府/都督府職權太大,不利天下穩定,便將之廢除,取而代之的則是監督各郡施政的監察州,當時設有冀州、兗州、青州、徐州、豫州、揚州、荊州、梁州及雍州等監察州,不時委派御史巡察各州,其職責是“激濁揚清”,若遇貪黷的郡守則有權免職,有功則上報其事跡,加以旌勉。
劉燕客現在干的事情就是監察州官員干的事情,武帝時期外派的是御史,但現在派了他這個大理少卿,不過他也不意外,反正大隋官制上的新鮮事兒多了去。
比如郡縣制,最初效仿九品官人法,將郡縣劃分上上至下下九等,按照級別不同職官人數品級等都有區別,但武帝登基以后,改為上中下三等;而楊侗入主冀州之時,通通歸一,可現在又恢復成三等。又如御部,原先是御史臺,后來楊侗將之權限擴大,推廣到各郡各縣,劃入尚書省的監管范圍,如今又要把它分離出來,弄成地位超然‘御史臺’,不單御部要恢復成御史臺,連刑部也要割離出來。
還有商部、武部、學部也是在圣武王朝搞出來的全新機構,甚至連一個女人都當起了郡公,也幸好這個女人成了皇妃,不然一口一個郡公,著實尷尬,當然了,劉燕客直屬上司鄭仁基之女,還是個縣公,爵位上比她老子還高。
發生大隋官制的稀奇事多了去,不管有何變化,大家都不覺得稀奇,很多時候,大家都希望朝廷官制發生大變化,這般一來,說不定自己還會平步上升。
劉燕客當然也有升高的野望,不過他與心存僥幸的人不同,他希望自己以能力博得高位,有了功績、政績在,才能地位穩固,否則的話,哪怕圣上弄出三省百部,那些因官制變化而上位的‘尚書’也只是暫時的,等過了過渡階段,照樣被有才能的人取代。
一步一個腳印才是穩健的為官之道,這也是劉燕客奉行的準則。
他雖是大理寺的人,但是對調查地方也是熟門熟路,自然不會與地方官吏打交道,他要安安靜靜、了無痕跡的前去遼東,先到民間暗中打探一番,以免遼東數郡官府上下含隱、互相遮掩,因此他不僅以游學士子身份出行,還專門包了一個圈。
滹沱水水勢湍急,黃昏時分,終是到了潞水、巨馬水、永濟渠交匯的天津港。
劉燕客付了租船費用給船老大,一行人踏著夕陽找了間客棧,住進一幢安靜小院。
他風雨兼程、日夜兼程,身體已經十分疲乏,沐浴更衣之后,便坐下思索著接下來的行程,正當此時,忽然聽到淙淙琴聲,如泉水一般靜靜流淌而來。
琴聲時而緩如清泉、時而激越如飛瀑、時而脆如珠落玉盤、時而低如呢喃細語……聽得劉燕客如沐春風,如癡如醉。
劉燕客也是喜琴之人,此時聽到如此高明琴技,不免有些見獵心喜。
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又是遠在異鄉的游子,見上一見又有何妨?
劉燕客有些書生意氣,主意一定便步出小院,循那琴縷不絕的琴聲而去。
琴聲乃是發自客棧之的的竹林,劉燕客沿著曲徑前行,悠揚琴聲越來越清,一道纖長身影赫然在目。
那人垂眸撫琴,墨玉也似的青絲沾了一些水跡,隨意的披垂肩后,兩抹桃紅顯現腮邊,顯是美人新浴。優美頸項和鎖骨隱約現出。
細細一觀,劉燕客不禁呆了。這淡雅出塵,宛若林間梅花的女子,赫然是滹沱水上那名美少婦。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