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很高興你能來參加路演。”扎克伯格很開心,這個看起來有些羞澀的家伙伸出手緊緊的握住張顯的手,“我知道你現在很忙,但是臉書現在需要你。”
“當然了,這也是符合我的利益。”張顯笑著和扎克伯格握手,一副感情很深的樣子,“我會努力去做好我應該做的事情,我會努力試著去說服投資者。”
“我相信那些人肯定會愿意聽到你的想法,你是投資天才,你有著太多的成功投資項目。而且他們很擔心臉書一直不能進入中國市場。那會是臉書新的突破點,如果我們想要打造一個社交帝國,離開了十三億人,那就不算完整的社交網站。”
聽到扎克伯格這么說,張顯也就算笑了笑而已。
他其實和扎克伯格算是一路人,扎克伯格看起來是一個很羞澀的人,但是羞澀的人可不代表不會心黑。實際上扎克伯格算不上陽光或者單純,要不然也不和朱佳潤這些人聯手趕走并且稀釋愛德華多·薩維林的股份。
張顯其實也差不多,有些人覺得張顯低調、開朗,但是這家伙就是一個笑面虎。起碼他心里有數,而且很多的時候看中的是在規則的范圍內去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實用主義者,沒有那么多的抱負或者想要引領潮流、改變世界。
或許很多人看好臉書進入中國市場,覺得臉書在歐美無比流行成為了社交帝國。但是張顯不算這么樂觀,原因很簡單。
大家之所以會使用一款社交軟件,交友、互動體驗好只是一個原因,更多的是因為身邊其他人都在用,你要跟他們聯系就必須得用,這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從企鵝轉到微信的原因。
國內的社交軟件、社交平臺,有著一個企鵝、微信,有著微博幾乎就夠了。不是每個人都想要和老外成為朋友,尤其是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因為好奇想和外國人交朋友,但是語言不通,文化不懂,有幾個外國人愿意深交下去!
最重要的還是用戶習慣了,習慣了現在的這些產品,未必就是能接受新的產品。
也因為很多人一開始還能上上看看有什么新鮮的東西,想想接觸不同文化的朋友什么的。可是結果看到的是滿屏幕的傳教和代購,鋪天蓋地的廣告、推送,然后這些傳教代購的又認識一幫很西方式的宣傳各種言論。
電信的西方優越、典型的你不是皿煮就應該被批判,就應該接受皿煮;哪怕過程很痛苦、哪怕毀掉了現在的成績,但是你就應該皿煮,因為西方就是皿煮、優越。
臉書是個國際化的東西,問題是,這些使用臉書的用戶有幾個是自己的國家擁有完整網絡產業的。很明顯中國的用戶不需要,因為中國的網絡產業很發達、越來越完整。
很多社交網站用多了就會明白一個道理,那就算永遠只給你推你想看的東西。
扎克覺得應該溝通全世界不假,但是需要尊重中國市場的一些基本規則;帶著一股子濃濃的優越感、對別人的事情指手畫腳,被禁也很正常。而且象征著自由、皿煮,然后跑來帶著紳士風度什么的,大家笑笑就好,人家看上的是用戶、是錢!
再一個自然就算中國化了,推特和微博很像,起碼功能乍一看很像;但是中國的一些習慣和歐美的習慣,那是截然不同的。中國的很多人喜歡湊熱鬧,而推特在這方面肯定是不如微博在這方面做的好,這一點毋庸置疑。
習慣的不同,會使得歐美的一些人無法理解中國的文化和習慣;他們認為**很重要,所以看到了街上有很多攝像頭,這些人說不尊重**、說這是加強監控等等。
很明顯,他們學到了一些精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