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三字經》當然也是經過他刪減過的版本,關于歷史的,還有那些沒有出現的人物的部分,統統都干掉了,省的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至于林森會背這個,應該算不得多奇怪的事情吧,不說他那時候上學就學過這個,其實更小的時候,他就在老爸的要求下背誦過無數次了。
后世的老爸雖然是搞苗木花卉的,可其實也是沒少涉獵過國學,下海以前還是個語文老師呢,這些盆景啊,花草啊,本來算是他的業余愛好而已。所以林森小時候就沒少背誦各種國學經典,也是好好練過一段時間的毛筆字的。
即便后來這些東西有點荒廢了的意思,可看書的習慣可是沒丟,而這些經典也像是烙印在他的腦子里一樣,即便沒有刻意去復習過,還是能很快撿起來的。
至于為什么要選擇《三字經》,其實很簡單啊,千字文那東西包含的道理太多了,解釋起來太麻煩,尤其是席君買哥倆的基礎還那么薄弱,遠不如三字經講解起來方便。
而《百家姓》這種得罪人的東西,林森是不敢拿出來。
大唐這會世家的力量可還強橫的很,后來編個《氏族志》都廢了那么多的周折,林森這小身板可扛不住那些龐然大物的惦記,這種要命的玩意,還是離遠些比較好。
可他并不知道,即便他已經如此小心了,麻煩還是自個找上了門。
林森并不知道旁聽的李承乾,此時心里有多么的震驚。
他可是正兒八經的跟著孔穎達這樣的大儒學習過的,平日里又不太愛動彈,沒事就喜歡拿本典籍來看看,可以說文學造詣是十分深厚的,比那些世家大族中專攻經史子集的出色子弟都要強,關鍵是見識也要廣博的多啊。
這種朗朗上口的東西,他聽來當然是沒有難度的,甚至對背后的故事也都了解。
正是如此,他才能明白這東西是有多么的寶貴,起碼是不比《千字文》差的蒙學寶典!
更重要的是,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到這些,顯然這本注定要流芳百世的經典,就是出自面前這貌不驚人的林森之手了。
強忍著心頭的震撼,李承乾想要等到林森完成了教學以后,再去詳細的問一下,可這種震撼可沒有結束呢。
完成了早讀課,按照慣例,林森還是給哥倆上了一節語文課。
復習一下漢語拼音是必須要有的,順便再背一遍《聲律啟蒙》,這些可以最為直觀的讓哥倆明白拼音想效用,只不過林森沒法記住全篇了,只是寫下了上卷的《東》和《冬》兩個部分而已。
而在語文課的最后,林森選取了《三字經》中的一句,來講解了背后的故事,增長他們的見聞,同時也能讓他們更好的記住這些字。
李承乾整節課都在忙著記下林森講的這些東西,他發現林森講的,可比他那幾個老學究師傅講的有趣多了。
而且這些東西都是他不曾聽說過的,竟然全部是出自林森之手,偏偏又是那么的好用,可以說是洞悉了這聲律背后的關聯,怕是普通人這么學都不會很難。
那么這樣的東西,其意義就更是大多了,心里不免再一次將林森的地位拔高了不少。
只不過這才只是剛開始而已,后邊還有好幾門課程在等著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