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了一夜的縣衙大火也終于因為沒有了可供燃燒的東西而慢慢熄滅了。
洪都府城的混亂在都指揮使司麾下官軍的四處出擊之下,終于慢慢被平息了。
但這并不代表著結束。
昨夜參與動亂的天衍門賊人,雖然大部分不是被當場格殺就是被俘,但依舊還是有不少賊人因為種種原因,成為了漏網之魚。
所以,為了搜捕這些漏網之魚,更為了進一步平息動亂,穩定城中的局勢,防止那些長舌之輩們出來多嘴多舌,“生產”出諸多謠言,給本就壓力很大的朝廷造成更大的壓力,無論是哪個衙門,都贊成了都指揮使宋芳彥提出的管控提議。
由其麾下的官軍們把持著各處路口,禁止所有人離開居住的坊市。
反正不過就是一天的事情,就算家中沒米下鍋,需要外出買米買面,也不過就餓上一天而已,死不了!
在這樣近乎粗暴的方式之下,城中的混亂平息的速度自然很快,那些漏網之魚們,在被分隔在一個個小淺水塘的情況下,也很快被一個個的抓了出來。
。。。
不過,底下的混亂被平息了,上面卻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原因嗎,自然便是十分簡單的分贓,咳咳,爭搶功勞,爭搶功勞。
無論什么時代,什么地方,只要有人的地方,便會出現爭功勞這種事情。
尤其是當那種天大的功勞出現的時候,哪怕是平日里那些高高在上,一副“不食人間煙火”模樣的領導們,也會“降下凡塵”來,不顧臉面的與屬下們爭搶功勞,要一點臉面,吃相好一點的,則會安排一個“自己人”來搶功勞,甚至不惜直接空降一個自己人下來。
這種事情,屢見不鮮,無非就是被人爆出來,或是被壓下去的區別罷了。
而體現在此時洪都府城中的直觀表現,則是文武相爭,以及布政使司衙門與府、縣這兩個下級衙門爭奪功勞。
當然,級別最低的黃祥符,之所以能夠敢以區區六品知縣去爭搶功勞,靠的是兩方面。
一方面,自然是一直與他有合作關系的錦衣衛,這也是他的底氣所在。畢竟錦衣衛作為天子爪牙,是可以上達天聽的,哪怕他只是個小小的六品知縣,搭上了錦衣衛這條線,也可以讓名字被皇帝知曉。
另一方面,自然便是及時出現救下了他的都指揮使宋芳彥。
當然,為了滿足宋芳彥的胃口,他也不是沒有付出代價。
將主要的平叛功勞都讓給都指揮使司衙門。
而且,要在布政使司那些文官們刁難的時候站出來替宋芳彥進行辯駁,替宋芳彥作證,是他先向宋芳彥求救,并說明情況的嚴重性與緊急,宋芳彥才果斷出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