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維看到張松的名字后,微微回想起幾十年前的事情,那時候他和田晉中一起下山,不過沒幾日他便因為受傷回山修養。
后來多方打探,再加上陸瑾的來信,才知道當初他碰上的那人名張松,也是一位道士,和上清派有點淵源。
現在想來就沒錯了,以通天箓的神奇,到是可以在劉江身上的下了那種封禁。
只是,這人找懷義師弟做什么呢?此人也有八奇技之一,想來應該不會是貪圖懷義師弟身上的八奇技吧。
“師弟,我要下山一趟了。”
“是去找懷義師弟嗎?”
田晉中有些驚訝的問道,師兄成為天師后幾乎沒下過山。
“不是,只是見一個故人,問點事情。這段時間讓有易來照顧你吧,乾鶴要跟我一塊下去。”
.......
張之維下山后,帶著大弟子方乾鶴按照劉江提供的地址,一路走來,來到了青山村。
初來之時這村里的富裕程度讓張之維都有些驚訝,家家戶戶都住得好穿得好;而且村中道路整潔,民風淳樸。龍虎山附近乃至路上經過所見,都不如這里。
由于青山觀的原因,村里的人們對道士很有好感,見到兩位外地的道士來此,眾人紛紛通知村長前來。
隨后村長來此問明來意,得知是來找青山觀的道長,頓時面露笑容,連忙歡迎二人去他家稍作歇息。
不過張之維再三謝過村長的好意,只是詢問如何上山。、
見張之維態度堅決,又似有急事尋找道長。但是因自身還有其他雜事,于是思索片刻,叫來自己大兒子,讓他帶著兩位道長上山。
“小兄弟,張道友再此定居多長時間了?”
上山途中,張之維開口向帶路的村長兒子問道,這村長兒子看上去沉默寡言,但是面相憨厚,是個不會騙人的后生。
村長兒子沒有立即回答,好像是在思索
“不清楚,大概..幾十年了,小時候聽爺爺說,我還沒出生時山上就有個道觀。”
“哦,那到是夠久的。”
隨后一路無話,走了將近兩刻鐘后,終于快到山頂,張之維也感受到了一股炁在前方,隨后停下來對村長兒子說道
“辛苦你了小兄弟,帶到這里就可以了。”
村長兒子抬頭看了下,前面也沒多少路了,抬頭就能看到道觀,也就沒在堅持帶路,省點力氣也是好的,點點頭便返身下山了。
之后張之維帶著徒弟來到道觀前,輕輕的推開門走了進去。
不過這道觀到是出乎了張之維的意料,山下村里任何一間屋子都應該比這道觀要好點。這里到不是不能住人,只是有點簡陋。
進去后張之維看見一位正在端茶的道士,面容依舊可以和幾十年前一般,只是稍顯老態。
張松放下茶壺,看向進來的兩個道士,前面的老道士有些熟悉,他的炁給張松留下過印象,后面的一看便是跟班,而且勢力不強,張松看了幾眼后便沒注意。
還在他們上山時,張松就在道觀中感受到兩股中正平和的炁,就知道有其他異人來此。不過這炁顯露在外毫無敵意,是以張松想了下后便泡了壺茶靜候客人上門。
“道友,幾十年未見了,你還是如當初一般。”
張松見到這老道士行禮說到,顯然是當初有過碰面,他先是回了一禮,隨后努力在腦海中回想此人的消息。隨后想了半天,終于在看到這老者的瞇瞇眼時,和他腦中一人的形象重合了起來。
天師府張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