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尚書劉政會是李淵身邊的鐵桿班底,可以說是李淵手下實干第一人,不然,也不會派他來處理洺州這個棘手的問題。
被于秋迎進了山莊之后,這位劉尚書就直奔主題道,“陛下知道于都督在洺州種出了玉米這種高產作物,這次派我前來,就是有為你議功的打算,不知道這玉米畝產幾何?”
看著大院里曬了一地的玉米,結合心里之前得到的一些關于玉米的消息,劉政會看向于秋的眼神之中,很有幾分期待。
“沒秤過,應該是有十石以上的。”于秋笑著道。
“來人,丈量玉米田,上秤。”劉政會語氣和表情十分嚴正的看向隨他而來的幾個內侍道。
以往的時候,往洺州跑的最勤的是王門,這次跟著劉政會來的內侍官階都不低,但都是生面孔,于秋本來有些反感這些人,不過,既然他們想要一個已經不可能準確的數據,于秋也不攔著,看到那些內侍將整個玉米棒子裝進籮筐里開始秤量,于秋也沒出聲,而知道玉米芯磨碎了可以給牛羊牲畜做飼料的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也選擇了沉默,給牛羊牲畜吃的,也算是糧食啊!
不一會,一個數字就被內侍們報給了劉政會等人,一畝八分田,產出玉米三千六百七十八斤。
聽到這個數字,劉政會的眼皮子猛的跳了跳,所有隨行的官員,也都爆發出了一陣陣驚嘆之聲,紛紛拿起玉米棒子,或摸,或看,或聞,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
粗略計算一下,畝產超過了十五石,這是什么概念?百姓們種一畝,可以吃半年,將朝廷分配的永業田全種上的話,只需要一季,五年就都夠吃了,這不是能徹底解決百姓們糧食問題的神器又是什么?
在后世,可沒有誰這么計算玉米產量,直接秤剛掰下來帶著水份的棒子,得到的數字的水份,自然是很大很大的,即便是加上于秋和幾個孩子們偷吃的那些嫩玉米,至少也要在他們秤出來的重量上打七折以上,才可能是真實的數據。
但沒關系,只要朝廷認可這個假數據就行,于秋難道還怕功勞太大么?
“不知,這玉米味道如何,是否適宜用作主糧?”劉政會按照程序繼續詢問于秋道。
“剛才我與房侍郎和長孫郎中都吃過了,味道不錯,十分頂餓,就是玉米芯比較粗錯,適合碾碎了做牲畜飼料,玉米桔梗,則可以作為柴火,煮飯燒菜之用。”于秋將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出賣了道。
聞言,劉政會頓時看向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兩人。
品級,官位,輩分都差了劉政會一個級別的兩人只好出來稱是,證明了于秋所說不假。
“于都督屬下兵將在西北幫助朝廷平滅了吐谷渾,黨項諸部和吐蕃賊兵寇邊之亂,為朝廷開疆三千余里,又在洺州種出畝產十五石的新糧玉米,有大功于國,陛下之意,是想晉封你為燕王,增加你四縣,合約三百里的封土,許你開府建衙,立封國置屬官。
但是,河北之地,有高開道叛逆自封燕王,此叛逆不除,有礙都督名爵,只是,朝廷剛剛經歷了西北的戰事,又要賑濟河南道的旱災,國庫空虛,無力征伐此獠,若是于都督能使洺州軍平滅此獠,那么燕王之位,便能實至名歸了。”
“朝廷剛剛經歷了西北的戰事?貌似,西北那邊是我洺州軍打下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