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荊州,蜀中的分行,在明年下半年也會開業,我給他們各個分行的行長的批款權限,是一千萬貫。
將其中一部分借出來,你就可以在所有的縣,甚至鄉里修建學校,讓所有適齡的孩子上學了,有我打招呼,他們不會不借的。”于秋看向李世民問道。
“七,七千萬貫,你,你們夏國銀行,怎么會有這么多錢?”李世民的喉頭連續咽了三下口水道。
“年初拿下倭國之后,四五月份開始,倭國的金銀礦石,就在不斷的往我們夏國的冶煉作坊拉,按照流水上面來看,每個月至少五百船,而且每船的運送量都在百噸以上,你說能冶煉出多少金銀?
我們去大食的兩艘三千噸貨輪,雖然都只裝了半船的貨,卻即將拉回來兩滿船的金銀銅,足足六千噸,你說可以鑄造多少錢?
當然,這都不算,夏國的二十多個集團產業,每一個的年盈利都在三百萬貫以上,你說,一年能盈利多少錢?”
于秋一連串的問題,問的李世民更加發懵了,李唐的稅收漲三成以上,他都已經欣喜若狂了,而夏國的收入,不是每年漲三倍,而是至少每年翻三翻,這簡直是太恐怖了。
要知道,現在的錢幣的購買力,可是比兩三年前戰亂頻繁的時候大了很多,夏國鑄造這么多錢是想……
李世民現在突然知道于秋為什么在那些錢幣上印上簡單易懂的數字符,標示公元紀年了,他是想全世界都使用夏國的貨幣。
“所以,你這是錢太多,怕它貶值,來向我推銷貸款的嘍?”李世民的腦筋確實發達,居然讓他想到了這個層面上來。
“怕貶值?”
于秋笑了笑又道,“你覺得,要是我不想讓錢貶值,誰能讓錢貶值?”
“呃……”
李世民不得不承認,于秋這句話雖然囂張了一些,但確實是實話。
以夏國的經濟量體,已經足以做整個東亞經濟的話事人,什么貴,什么便宜,于秋都有話語權。
所以,對現階段的于秋來說,錢已經只是一個數字,怎么樣讓這個經濟體制更加穩固,利用這么強大的資本發展下去,才是于秋下一步要考慮的問題。
在于秋的帳篷里討論了兩天之后,李世民有些郁悶的走了,大唐確實在夏國的幫助下,越發強大了,然而,他卻感覺,自己和于秋的差距卻越來越遠了。
李唐明明是夏國的宗主國,然而,卻是然他感覺,李唐像是幫夏國打雜的小弟,只要于秋不愿意干,抽不出人手干的事情,才會交給自己干。
這讓他有種自己是電影故事里的小配角的感覺,很不爽。
最關鍵的是,目前這個情況究竟是好是壞,他說不上來。
反對于秋?
他確實是讓李唐的百姓的日子過的更加好了,甚至,都快要讓普通百姓讀上書,普及全民教育了。
支持于秋?
他最終可能強大到可以任意指使大唐,將宗主國和藩屬國的位置顛倒的地步。
而實際上,他們連選擇反對的權力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