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為了在大學校園內普及電腦,宇文飛再次表態,要提供更低價格的教育優惠,讓每一位大學生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電腦,這豈不是要虧本了?
也就是宇文飛這樣的百億巨富,才有實力有資本敢于這么做啊。
當然,也只有極具社會責任感,并勇于奉獻的企業家,才會心甘情愿地這樣做!
宇文飛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大學生本來就是最主要也是最活躍的網民群體,而且不要忘了,等大學生們畢業后,他們也是未來的主流消費群體。
他要提前培養這批潛在消費者,讓星科技的消費產品和臉譜系的互聯網產品伴隨著大學生們的成長。
想想看,購買星科技旗下公司提供的教育優惠電腦、手機、平板等硬件產品來上網,上網后接觸到的也是臉譜系旗下的微信、臉譜網、臉譜游戲等互聯網產品。軟硬件結合,這才是真正完整的生態閉環。
現在不賺錢甚至虧些錢都沒有問題,這是在投資未來!
單硬件或者單軟件那都不是完整的生態鏈,很容易被受別的公司鉗制的,宇文飛要打造的公司模型不是蘋果三星、也不是騰訊、谷歌、臉譜,而是這些巨頭公司的結合體!
…………
宇文飛這邊在努力,另外一邊,周夢怡也沒有閑著。
她也肩負著重任,要打亂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的節奏,因為一旦聯想管理層真正下定了決心,并且籌集夠資金,開始正式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的話。那么再去動手收購聯想,在道義上就站不住腳了,可能老學長也要考慮一下影響,以免有摘桃子的嫌疑。
聯想本身就是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電腦公司了,在上層圈子里影響力還是有一些的,如果再加上一個“走出國門、振奮國威”的光環,那還真不好對它動手了。
幸好,聯想本身的實力有限,對于到底要不要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一直猶猶豫豫的。
事實上,從2001年開始,IBM那邊就在主動推銷個人電腦業務部門了,全世界找了一圈,感覺也就聯想有可能當這個“冤大頭”。
所以從那時起,一直在和聯想保持溝通,想讓聯想出錢把這個部門買下來。
但是收購這個業務,可是要十幾億美金的,聯想本身資產還沒那么多呢,典型的屬于“蛇吞象”了。
聯想也考慮了三年,一直到了今年,公司實力比以前強了不少,也在考慮走出國門了,所以才真正認真考慮收購。
雙方也談了幾次,在價格上始終沒有達成一致。
IBM公司是想一次性賣斷,直接收回大筆現金去發展別的業務,IBM雖然在PC行業一直有“藍色巨人”的稱號,整個PC行業的發展史中都離不開它的身影,但到了現在,IBM還真的不是靠著PC業務賺錢的。
人家現在是“全球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巨頭”!
它現在的核心業務是IT服務以及服務器這樣的高利潤含量、高技術附加值的領域,而PC業務,因為市場的激烈競爭,反而逐年在產生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