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露出一絲錯愕,張楚嵐點了點頭。
心理卻想著。
‘有這么夸張么?’
然后等到他來到了后廚后,第一眼看到了廚房里的景象,便忍不住驚呼。
“臥槽,這么夸張?!!”
就連自詡見多識廣的徐四此時也是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馬蛋,聽過以炁入菜,沒聽過這么夸張的以炁入菜啊,用炁還能給菜加層光的?’
‘真是tm見鬼了!’
而此時的后廚當中,趙悠乾的手里正有一道散發著金色光芒的湯品熠熠生輝。
正是龍虎山的名菜!
結合了瀘溪魚和上清豆腐的‘黃袍拜君王’!
...
就在張楚嵐和兩位龍虎山長輩認親的時候,趙悠乾搬開了壓在活水上的石頭。
這里面養的都是龍虎山弟子偶爾垂釣,或者徒手捕捉,弄上來的瀘溪活魚。
數量不算太多,卻也不少,主要是種類齊全。
趙悠乾剛剛做完小蔥拌豆腐,等著這道涼菜冷下來,便先來了這里看看他第二道湯菜的食材究竟怎么樣。
只是一眼他就頗為滿意的點頭。
“就是你們了!”
瀘溪不愧是龍虎山的活水,養出的魚類品質都十分不錯,雖然離傳說食材的藍色還差得甚遠,系統甚至不給藍色品質以下的食材排級,通通以普通劃分,可趙悠乾卻還是可以看得出來。
這些魚類已經基本堪比IGO嚴選食材的品質了。
到底是在大山之中,空氣好,水也好,魚類的品質說白了還是和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
手里拿著一個網兜,也不見他作勢,放入水里,往外面這么一提,十幾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就已經被一網打盡!
別看趙悠乾說是小魚,其實也比一個正常的手掌要長小半截了。
而這魚也就是瀘溪里出產的黃顙(sang)魚,被許多地方叫做黃骨魚,或者是黃辣丁。
這種魚味道鮮美,通體刺也不多,膠質豐厚,拿來煲湯是上佳的河鮮味道。
而龍虎山的名菜‘黃袍拜君王’便是使用這道魚來制作,也是趙悠乾今天選擇的湯品食譜!
說起來這道菜,他也是這兩天走訪鄉間的時候,從老一輩的居民口里知道的,后來在學豆腐那家細細問過后才知道,這瀘溪魚和上清豆腐本就是絕配。
因為上清豆腐制作使用的水,也正是這瀘溪魚生長的所在。
有了品質更佳的上清豆腐,趙悠乾對這道菜的成品也是更加期待。
這道菜其實并不復雜,將它拋去了名字來歷,也就是一道豆腐燒魚而已。
不過其中的工序卻從殺魚開始,就要仔細了!
黃顙魚看著不大,其實也頗為兇猛,算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魚,也因此它頭上的刺會累積微微的毒素。
尤其是野生的魚更是會頗多,趙悠乾先是將魚微微一扭將其殺死,然后從嘴巴處撕開,用手指將魚鰓摳干凈,再用力一拉,將內臟取出,用活水將肚子里的血水排干凈,最后將背刺切掉,就算是完成了。
不過這也只是第一道工序,黃顙魚殺完了后,真正的處理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