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悠乾手上的動作很快,一堆劑子就成了一片片極薄的雙層面皮貼在砧板上。
等到所有的劑子都被搟好,趙悠乾才不緊不慢的熱起了一個厚厚的鑄鐵平底鍋,然后在平底鍋上輕輕的刷上了一層油。
不用很多,只需要將平底鍋都沾染上一層便足夠了,等到鐵鍋加熱,微微冒煙的時候,便可以轉成中小火,然后把面皮鋪上去,瞬間一股濃郁的面粉香氣便彌漫開來。
明明只是最普通的食材,最簡單的做法,可是那濃郁的香氣依舊讓周圍的麟廚難以控制的看了過來。
沒有理會多出來的視線,趙悠乾的手來回翻轉著正在烙烤著的鴨餅,不時的來回翻轉,務必要將面粉的香氣發揮到最大,而那點抹上去的油脂也會讓鴨餅更多增添幾分油潤的感覺。
來回翻轉幾次,直到那雪白的面皮上已經多了幾縷焦黃的顏色,原本緊貼在一起的兩張鴨餅也開始分離,這也代表了它們已經都成熟了。
然后就把這些鴨餅都拿起來放到一邊備用,沒有多久趙悠乾的身邊便已經堆成了一摞小山。
這個時候加熱好的鑄鐵平底鍋也不要浪費,將冷藏室里的王鯛背肉拿出來,稍微清理一下,把血紅肌切掉,剩下便是最為完整純凈,擁有王鯛極致鮮美的魚肉了。
再次將鑄鐵鍋加熱,稍微再淋上一些薄油等到青眼冒氣,便可以將背肉放上去炙烤,不用提前調味,僅僅是黑胡椒粉和海鹽在烹飪的過程中加入進去少許,便已經可以將王鯛背肉堅實,充滿彈性和水份的口感,以及鮮美無比的味道展露無疑。
一直煎到兩面都呈現出微微的焦褐感,便可以將背肉放到一邊靜靜等待冷卻了。
猛火煎制給背肉原本的香氣上再帶去了濃郁的熏烤的滋味,這也是為了遵循帝京烤鴨里火味以及熏烤香氣的原則,不過兩者到底差距很大,趙悠乾雖然按照這個路子走,卻也沒有想過可以完全替代或者是模仿帝京烤鴨的滋味。
手里拿著的是王鯛這樣的食材,卻拙劣的想著模仿帝京烤鴨,不過是邯鄲學步而且還丟棄了王鯛本身的特色。
所以趙悠乾要找到的帝京烤鴨風味主要是神似,而非是一模一樣的形似。
除了背肉本身之外,還需要帶些油脂感覺的食材,配上酥脆的口感來代替鴨皮給食客的感覺。
這一點趙悠乾也早有準備,選擇自然也是王鯛本身就擁有的東西,魚白!
這種代表嫩滑無比的脂感的內臟,趙悠乾怎么可能會丟棄?用清水加入料酒蔥姜焯熟后,趙悠乾便將魚白分成了許多的小份,然后裹上了天婦羅的炸漿,走一趟油鍋,以一百七十度的油溫,快速的將外層的面糊炸到酥脆。
得到的便是比肩烤鴨皮,卻又格外不同的一種食材了。
等到蔥絲與甜面醬也都準備完成,可以說真鯛大陸圖里代表帝京風味的,王鯛魚卷餅就已經完成了。
用還帶著些溫度的手工鴨餅配上一小塊煎制成型的王鯛背肉,搭上一小塊王鯛魚白天婦羅,然后用蔥白絲沾上一點甜面醬,接著將面皮折好折成一個三角形,捏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