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前些日子,袁紹等人的聯合軍進兵虎牢關,董卓心下憂慮,于是親自出發帶領兵馬據守虎牢關。那時候他害怕天子趁此機會和諸多朝臣勾結圖謀不軌,于是就暫停了每日的上朝奏政。
然而昨天下午,朝臣卻突然得到了通知,恢復了每日的上朝。于是諸多朝臣今日便趕往了金鑾殿上。
為首一人正是司徒公王允,他壓低聲音對著旁邊的朝臣道:「昨夜老夫得到了密報,袁紹等人率領的勤王部隊,已經攻破了虎牢關。西涼軍全線潰敗,麾下將領被誅殺了大半,董卓本人也生死不明。」
對方聞言一西,頓時興奮地道:「好啊,既然生死不明,那肯定就是死了。」
王允點了點頭,道:「虎牢關離洛陽不過五十余里,其中再無任何關隘險阻,可謂是一馬平川……既然王師攻破了虎牢關,那么攻陷洛陽也是指日可待了。」
「蒼生有幸,日月光復啊!」這個老臣激動萬分!
……
然而他們很快就失望了,來到大殿之上后,他們見到董卓依舊皇帝立在皇帝旁邊。
小皇帝依舊在龍椅上一言不發,董卓主動開口道:「前些日子里,袁紹等諸多亂臣賊子圖謀不軌,被我麾下大軍一舉擊潰……可是,可能還有部分殘黨余孽可能要圖謀不軌,進犯京城,掠奪圣駕。諸位,你們說說這可該如何是好啊?」
眾臣聞言心中冷笑,如果袁紹等人的大軍被董卓給擊潰的話,那他又如何會擔心部分殘余能進犯洛陽呢?
見到他們如此反應,董卓立刻就明白了他們的想法,他知道兵敗的消息壓根就瞞不住……心頭惱恨之下,董卓道:
「最近我聽到一個童謠,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這“西頭一個漢”嘛,指的是高祖(劉邦)興于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而“東頭一個漢”乃是光武(劉秀)旺于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這乃是天運合回啊!」
眾奪公卿大臣聞言大驚,聽董卓的說法,似乎是打算從洛陽遷都于長安。
虎牢關淪陷之后,洛陽已然是一馬平川,眾人都等著聯軍入洛陽擊潰董卓。如果這時候遷都于長安,那鏟除董卓興復漢室又變得遙遙無期了。
董卓繼續道:「東都洛陽歷經二百年,氣數已盡。我夜觀天象,見帝氣旺于長安。所以我已經決定奉駕西幸,各位百官公卿們,都快些做好準備吧。」
司徒楊彪立刻反對道:「啟稟相國,自從黃巾之亂后,連年兵戈不休,關中早已是殘破零落。天下動之易,安之難,怎能僅為了一首童謠就離宗廟、棄皇陵,懇請相國三思!」
董卓大怒,道:「遷都長安那是中興大漢王朝,乃是百年大計,洛陽暗,長安明,棄洛陽而投長安,那是棄暗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