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定都之后,數百年來洛陽就一直是東漢王朝的首都,日后也成為無數朝代的首都。
雖然現如今洛陽已經衰敗成了三線城市,但在歷史上,他的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所謂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就足以證明這座城市在歷史上的地位了。
只不過洛陽城一直作為帝都的存在,城防設置的并不堅固……東漢時期不同于當初的西漢,帝國異常強盛,周邊異族大多已經臣服,就算敢向天朝上國挑釁的,也被攔截在邊境地區,從未深入過中原腹地。
故而洛陽城已經數百年未逢戰亂,城防守備異常松懈。
至少比起依仗著窮山峻嶺的虎牢關來說,洛陽要好啃的多;更何況如今精銳的西涼軍幾乎全滅,那些對董卓離心離德的洛陽兵馬,能爆發出多強的戰斗力,十分惹人懷疑。
因為蕭秋雨和曹操及時攻破了虎牢關,所以董卓的遷都計劃剛剛定下,還沒來得及開展,聯合軍就殺到了洛陽城下。
面對這樣一座堅城,袁紹立刻發兵攻擊,云梯、攻城臺、投石車,各式各樣的攻城器械源源不斷地推向了洛陽城……這座百年帝都,終于遭受到了戰火的肆虐。
蕭秋雨指揮的是袁紹麾下的那數千戰騎,騎兵當然是無法拿來做攻城戰用的,而袁紹也舍不得讓精銳的騎兵下馬步戰……訓練一個熟練的騎兵花費的資源比訓練十個步兵還要多。
于是乎,蕭秋雨一時間也無事可做,只得和他麾下那萬余戰騎一起觀看著步兵攻城。
但是這并不代表這蕭秋雨就會無所事事了……大家都很清楚,董卓絕對不會忠義到和洛陽共存亡,一旦洛陽被攻破,他絕對會棄城而逃,就像他之前在虎牢關時候一樣。
一旦董卓出逃,那么蕭秋雨麾下的戰騎就要承擔著追擊的重任,斬殺董卓,營救天子……袁紹之所以命令蕭秋雨指揮騎軍,就是看中了他勇冠三軍的武力,將,將指揮騎軍追殺袁紹的重任交與了他。
在袁紹的指揮下,大軍如潮水般涌向洛陽城,士兵們抬著數十米長的云梯沖向城樓。
城墻之上,弓箭手肆意地向地面傾瀉著箭雨,造成了驚人的傷亡。
因為聯合軍人數眾多,地面上黑壓壓一片人山人海,只要射出箭矢就壓根不用擔心命中不了目標。
一座座云梯架到了城樓上,立刻有無數士兵沿著云梯攀爬而上。
然而這些士兵大部分都無法活著爬上城樓,一旦云梯被推開,攀爬在上面的士兵就會摔死,而熱油澆上去之后,一旦火焰點燃,立刻會在整個云梯上燃起熊熊火海。
推到的云梯大多會摔裂,被焚毀的云梯更是無法再用,好在隊伍后面源源不斷地運來新的云梯,一座座云梯反復架上城墻。
逐漸地,一些士兵順利地爬到了城樓上,但是數十倍的守軍立刻會刺來無數長矛,將他們釘死后拋下城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