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歌并沒有特別著急的去把自己知道的后世農村的淤肥方法說出來,而是看似無意的回答了起來:“有啊,書不止有四書五經,除了四書五經外,還有農書、醫書,什么書都有的。”
“那書上是怎么說的?就是這個草不能燒的事情。”辛栩停下了動作,柱著鋤頭,好奇的看著秦歌。
連李三兒也滿臉好奇的看了過來:“對啊,十一哥你快說說。”
秦歌笑了笑,人都是這樣,主觀性很重要!
而現在,兄長和李三兒的主觀性已經有了。
接下來,就要結合科學道理和華夏人民五千年來都超級崇尚的五行學說來編故事了。
想了想,秦歌開口道:
“書上說,草木長于土地,吸土地精氣與日月精華而成,若是燒了,那草里面的日月精華和土地精氣便會消散于空中,之后,就算是將草木灰倒回田地,也只是補回了少數精氣,而大多數曾被草木吸收的土地精氣和日月精華卻是在燒的過程中,消失殆盡了。”
秦歌頓了頓,依然像講故事一樣,不加入絲毫主觀的說道:“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土地才會從肥沃變得貧瘠,才會需要輪休,如果草木不燒的話,而是按照書上說的方法去做的話,土地便能保持年年肥沃,自然不必休耕,我們百姓便可多得些糧食了。”
土地精氣、日月精華,遠比什么營養、能量更能讓華夏人民能聽明白。
“難怪那么大一堆草,燒完就只有一丁點灰了!”李三兒恍然大悟,自以為掌握了真理。
辛栩點了點頭,他們一來是對讀書人的敬畏,二來,十一郎說的的確很有道理。
兩者結合起來,他完完全全的相信了!
“十一郎,那書上說,這些雜草要如何處理才對?”
秦歌笑了,不止主觀性,連求知欲都有了。
“書上說,草木莊稼吃土地而生,人與百獸吃草木莊稼而生,所以,以人或畜生糞便匯合雜草,攪拌均勻,置于陰暗處發酵,三月余,可得精肥,精肥入地,養地以肥,次年,則禾木倍產之!”
說完,秦歌擦了擦額頭,為了體現這話真是書本上的原話,把現編的歪理轉化為文言文,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唔……”
李三兒和辛栩都停頓了下來。
“十一哥,三兒沒讀過書,聽不大懂這官話,你要不還是用白話給我說一下吧?”李三兒有些不好意思的開口。
秦歌笑了笑,解釋道:“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只要把這些雜草和牛糞或者人的糞便混合起來,攪拌均勻,然后放在潮濕的地方,放上三個月以上,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用這種淤肥來養地,用了這種淤肥,土地就不需要休耕了,甚至還能讓第二年的莊稼產量翻倍。”
辛栩驚訝:“不用休耕?”
李三兒眼里冒光:“產量翻倍?”
秦歌猶豫了一下,道:“書上是這般說的,不用休耕應該是真的,產量翻倍的話,可能是寫這書的人夸大了的,但不管怎么夸大,產量增加是一定的!”
產量會增加,而且不用休耕!
這兩個結合起來的話,這個方法要是真的的話……
辛栩眼中閃現出一抹亮光,那是看見希望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對美好的暢想。
“十一郎,這是真的嗎?”辛栩不確定的問道。
秦歌輕笑:“書上還能有假?”
盡信書不如無書,但這本來就不是書上寫的,更何況,這個時候不這樣說,是沒法堅定辛栩的內心的。
李三兒樂呵呵的笑了:“那是,書上絕不會有假!”
辛栩沉默了下去。
過了片刻,他豁然抬頭:“這方法既然是真的,咱們便不能藏著掖著,得告知辛家莊所有人家才是!”
“若是可能的話,十一郎你改日去將這方法告知勸課使,或許能算作功勞累積呢,對你日后做官,肯定大有好處!”
秦歌啞然,他再一次體會到了兄長的善良。
李三兒冷冷的開口:“六哥,這,他們是不會相信我們的!”
“這是書上說的,他們不相信我們,總得相信書上說的!”辛栩開口道。
秦歌沉默著,沒多說。
“十一郎,這草就先堆在這兒吧,待明日我選個潮濕的地方之后,再……再……”
“淤肥。”秦歌笑著道。
“對,淤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