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的國內教練還認為身高1米85以上就不適合游泳了,然而歐美泳壇在七十年代便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大個子泳將,等到八十年代后期時,大部分出色的選手身高都超過了1.85米。
然而國內的游泳選手,一直到九十年代都是1米70至1米80的身高。
這自然就吃了大虧,因為你劃臂兩次的推進力,人家一次就夠了。
沈浪這時已經開始進行100米蝶泳的測試,這個項目與自由泳的最大區別就是泳姿有一定的標準限制,并且更費力氣。
劉光祖和馮靖遠都在場邊緊緊盯著,沈浪入水后胸部瞬間沉入水中,憑借超強的雙肩柔韌性讓雙手向前延伸,同時為了保持在水中的流線型,他的頭頸也有所上揚。
這種姿勢看起來比標準泳姿略微別扭,但依托沈浪極佳的雙肩柔韌性,以及力量足夠的雙臂,他的抱水和推水的速度都很快,手與前臂竟然沒有產生一絲氣泡,從而保證了可以用最大的效率向后拉水,產生更強大的推進力。
沈浪游起水面后的泳姿又與這個年代的標準姿勢有不少差別,只見他上下跳躍的幅度非常大,但是強有力的打腿配合手臂快速而強力的抓水,產生了強大的推進力讓他飛速向前,前半程的速度快的驚人!
前五十米游完之后,沈浪在半程轉身時比上一次完成的更好,他的蹬壁產生了強大的沖力,并利用這股推力配合強有力的打腿,一口氣又“滑”出了接近十五米遠。
這等于是在入水階段和每次轉身階段,他都要比隊里的其它隊員多在水下滑行四五米。
眾所周知,只要推進力足夠,運動員在水下滑行的速度肯定比水上更快。
劉光祖和馮靖遠馬上露出滿臉驚喜交加的神色,這種水準的“轉體”和“蹬壁”,包括水下的“打腿”,國內還沒有人能做到。
那么再進一步想想,沈浪一次轉體蹬壁就有這么多優勢,如果參加200米、400米這種轉身多的項目,成績恐怕會非常驚人。
吳杰也知道沈浪參加400米以上的項目優勢會更大,但是長距離項目消耗的體力太多,哪怕沈浪有菲爾普斯的恢復能力,最多也就能參加兩三個項目了。
但是游100米和200米就輕松許多,沈浪完全可以報五六個項目,那肯定是選擇短距離更劃算啊。
最后25米的沖刺階段,沈浪憑借著強大的肺活量,居然沒有把頭抬起來呼吸,而是一口氣完成了沖刺。
“57.90秒!”
劉光祖按下秒表,沈浪竟然又游出了“運動健將”的成績。
國內最新的100米蝶泳“國際級運動健將”標準是57.50秒,“運動健將”則是60.00秒,這已經無限接近“國際級運動健將”標準了。
“下午休息一下,晚上我還能再游一次200米!”
沈浪游完以后并不算特別累,這與國內許多選手氣喘吁吁的表現有著鮮明對比,他可是一上午就游了兩個“運動健將”出來。
“沈浪,老實跟我們說,你的200米能游出什么成績?”
馮靖遠有些等不及晚上了,直接問更快一點。
“我的200米成績更好一些,自由泳最好成績是1:58秒,蝶泳最好成績是2:04秒。”
沈浪的話讓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這小子沒必要騙他們,他果然更適合長距離。
200米自由泳的“國際運動健將”標準是1:54.00秒,“運動健將”是2:00.00秒。
200米蝶泳的“國際運動健將”標準是2:03.00秒,“運動健將”是2:10.00秒.
沈浪在200米蝶泳上的成績又是非常接近“國際運動健將”標準,這說明他最擅長的是蝶泳。
馮靖遠和劉光祖都在心里思考起來,是不是讓他改游200米,甚至嘗試一下400米呢?
但這個肯定是白想了,沈浪就算更擅長長距離,但為了收獲更多金牌,他也只會游100米和200米。
下午,沈浪沒有再下水,一直在池邊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