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游泳運動員的訓練都在水下進行,但除了少數賽前的針對性訓練外,大部分時候都是水上訓練時間遠多于水下。
正常情況,一天也就下水幾次,時間在一到兩個小時之間,其它時間都是靠岸上模擬進行訓練。
這種訓練方式類似瑜伽,區別是訓練動作都是模擬水下情況,目的是鍛煉全身各部位的核心肌肉群,以及四肢關節的柔韌性。
但不要以為這種訓練不辛苦,實際上這比下水訓練還要累,關鍵是非常枯燥。
無論大球類運動,還是小球類運動,如果真心喜歡的話,其實都可以享受到運動,或競技本身帶來的樂趣。
但這種訓練范圍只有一張墊子大小的模擬訓練,運動員不僅感覺不到一點快樂,每天訓練結束后還會產生核心力量訓練后的痛苦和疲勞。
如果非要說游泳運動員有什么快樂的地方,那就是在比賽中擊敗對方獲得獎牌時,他們才會感覺到一點快樂。
晚上,沈浪又游了一次200米自由泳,成績是1:58.60秒,考慮到他白天已經全力游了兩次,這個成績非常不錯了,完全具備游進1:58.00秒以內的能力。
第二天,沈浪上午又全力游了一次200米蝶泳,這次的成績是2:03.30秒,這個成績已經能在隊內排名第三了。
“沈浪,你的天賦非常高,但更適合游長距離,我和總教練員昨天討論過了,都覺得你該主攻200米蝶泳和400自由泳,并且嘗試一下1500米自由泳。”
劉光祖在早餐后把沈浪帶到馮靖遠的辦公室,看樣子兩人已經商量過了。
“我也知道自己更擅長200米和400米,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嘗試100米蛙泳、100米仰泳和200米混合泳。”
沈浪知道這兩人以商量的態度找自己談話,肯定是因為他展露的天賦太驚人,搞不好已經把自己當游泳領域的吳杰和魯達了。
“你的意思是?”
馮靖遠先是眉頭一皺,隨即想到了什么。
“我覺得游100米的體力消耗比200米和400米要小得多,只要我的體能繼續進步,那么一天完全可以把四個項目都游一遍。”
沈浪的話讓兩人眼睛一亮,亞運會和奧運會的賽制確實可以讓一個選手報多個項目,因為各個項目的比賽時間都是錯開的。
事實上,國內的運動員也都會報兩個項目,一個主項,一個副項。
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頂尖選手,甚至會報三四個項目。
沈浪昨天就相當于游了三個項目,成績還都非常不錯,這說明他的體能非常好,恢復能力也很強,這又是其他隊員不具備的天賦。
“我知道你的想法了,但是蛙泳和仰泳的泳姿不一樣,技術要求也有很大差別,你訓練過這兩種泳姿嗎?”
馮靖遠認為沈浪確實有這么玩的身體天賦,但游泳不是光靠身體就行了,技術天賦也非常重要。
一項泳姿要練會不難,但要練到能去奧運會上競爭獎牌的水準,那就必須把無數細節都打磨好,沒有兩三年功夫下不來,很容易貪多嚼不爛。
“我還年輕,明年的亞運會和世錦賽結束后,我就打算正式練習這兩個泳姿。”
沈浪的話讓馮靖遠陷入沉思,他其實已經被說動了。
兩人打發沈浪離開后,又討論了一會,得出的結論是:可以試試看!
這個操作對于他們也是有利的,如果沈浪真能在一屆賽事里拿下兩三塊獎牌,那對他自己,對他們,對國家來說都是更有利的選擇。
接下來,沈浪便安心在紹興游泳基地訓練。
他已經向國家隊展示了自己的天賦,不過這個成績只能說明他在14歲的年齡段當得起天才名頭,如果要在世錦賽上獲得成績,那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