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條款要求兩家公司在進行下一輪融資時,此前一輪的投資人有權選擇繼續投資,并且獲得至少與目前“股權比例”相應數量的新股。
這就是說,動視和甲骨文就算在下一輪找到了大金主,吳杰只要想追加投資,依舊可以保持股份不變。
此外這兩筆投資都屬于天使輪,就拿甲骨文舉例,吳杰在投資時評估甲骨文價值一千萬美金,拉里·埃里森也同意了這個估值。
那么完成投資后,甲骨文的股權結構就是55%+30%+15%。
當然這是雙方一致認為的公司當下價值,并非真正的價值。
這樣到了下一輪甲骨文融資,也就是A輪的時候,甲骨文如果再拿出20%的股權給到新投資人,先不談那時的估值是多少,拉里森的股權會變成55%×(1-20%)=44%,吳杰的股權就變成了30%×(1-20%)=24%,期權池則是15%×(1-20%)=12%,被稀釋的就是A輪投資人拿走的那部分。
如果到了B輪,依舊是將20%的股份給新投資人,吳杰的股權就變成了19.2%。
這樣一直到最后的上市,吳杰占據的股權比例很可能降到10%以下,但他手中掌握的股票價值很可能已經漲了上百倍。
但這些是指他不再追加投資的情況,如果他覺得公司前景好,那么每一輪都可以追加投資,這樣上市后獲得的收益就會更大。
此外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被坑害,他還提出了其它保護條款。
比如“優先股轉換權”,這個條款是指公司發生送股、分拆、合并等情況時,吳杰手里的“優先股”轉換價格可以作相應調整。
舉個例子,假如吳杰現在是按1元一股的價格進行投資,那就是他手里有三百五十萬股甲骨文的股份。
如果甲骨文將來再次融資,發出的股份增加了一倍,但每股的價值降到了5毛錢一股,那時他的優先股就可以轉為2份普通股。
這個條款保證了他作為天使投資人的利益,也意味著吳杰手里的這批優先股非常值錢。
如果公司業績蒸蒸日上,普通股的股價不斷提高,等到甲骨文上市時他再套現離場,那時手里的優先股每股甚至能轉換成數千普通股。
最后是“完全棘輪條款”,這是為了防止股份貶值而設,因為在多次融資后,誰也無法保證每次融資時發行股份的價格都是上漲的,吳杰當然會擔心由于下一輪降價融資,從而導致自己手中的股份貶值,因此他要求獲得保護條款。
這些條款可以保證他享受“動視”和“甲骨文”將來蒸蒸日上時的利益,就像原本位面的軟銀投資阿里巴巴一樣,雖然最后被各方勢力逼走了,但他們依然用最初的兩千萬美金分享了阿里巴巴后來的成功,套現離場時的收益早已經擴大了無數倍。
除了這兩家未來肯定會有巨額回報的投資,吳杰為了掩人耳目,這一年也陸續投了幾十家高科技公司。
這些大半都是天使投資,累積起來差不多也有兩百多萬美金了,最后估計都是竹籃打水。
這些賭博一樣的風投,這是他投資中的一小部分,他的大部分身家還是進行了靠譜的長線投資,比如長期購買蘋果、可口可樂、沃爾瑪,家得寶的股票。
這些就是他現在的全部商業活動,基本就是從代言和工資上賺錢,然后大部分拿去投資硅谷+買股票。
這在短期內看不出他是賺是賠,但用不了十年,五六年后他的身家就該有數億美金了。
吳杰可不光投資硅谷,國內的這些工具人,他同樣會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