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浪這時已經與中國游泳隊前往厄瓜多爾,準備參加月底進行的游泳世錦賽了。
吳杰為他安排的商業路線非常簡單,就是房地產+大型超市+酒店,然后從房地產上賺了錢再投資實業。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房地產在84年以前還不能做,沈浪需要先想辦法把自己家原來上交的地皮低價買回來,然后等84年以后建酒店也好,建寫字樓只租不賣也罷,反正將來憑他們的人脈,這一行肯定是賺得盆滿缽滿。
魯達這時候正在北京與一家虧空嚴重,正瀕臨破產的電視機廠談合作。
他當然是想做家電生意,一個月前他已經買下一家同樣瀕臨倒閉的洗衣機廠。
魯達想進入白色家電領域,自然也是吳杰的授意,未來二十年國內對于三大件的需求呈滾雪球般提升,而這會國內又正好有大量的國營家電廠倒閉。
今年開始,國家就開始加速擴大私營的允許范圍。
這個時候距離私營電器廠的開放也就一兩年了,如果有關系有路子的話,現在就可以提前布局。
魯達一個月前就以20萬人民幣注資的形式,成功拿到了那家洗衣機廠的50%股份。
至于為什么是50%,自然是因為50%的股份沒有絕對控股,依然算是集體所有制企業,這就可以鉆空子了。
但是魯達與兩家電器廠簽下的股權轉讓協議,可沒有吳杰在美國投資時設定的那些保障條款,他甚至還設下了不少可以后續操作的陷阱。
最簡單的一個陷阱,就是今后只要再次注資,就可以稀釋掉另外50%的股份,徹底變為絕對控股的私營企業。
這也是改革開放初期外資最常使用的手段,那會不知道有多少經營情況不錯的企業,就這么被外資吞并,后來很大一部分涉及高精端和高精密的企業,89年以后都被雪藏了。
這次魯達打算用同樣的辦法搞定這兩家電器廠,也算是給國內企業提個醒,合資企業能做的手腳太多了,不小心點連骨頭都會被吞下去。
他看中的這家電視機廠能夠生產半導體收音機,擁有一條黑白電視機的生產線。
他將這家電視機廠買下來后,吳杰就會開始進行投資,那時只要從日本引進只落后一代的彩電生產線,他們就可以生產彩色電視機了。
現在國內市場對于電視機的缺口非常大,日本進口的電視質量好,但價格太貴;國內則是質量太差,價格也不是特別便宜。
他們只要能讓自己生產的電視找到一個平衡點,保證性能和質量只比索尼差一代的前提下,再把價格定在兩者中間,那時憑借他們的廣告效應,想要在八十年代成為國產電視的老大,并不算太困難的事情。
當然了,這種引進索尼生產線和技術的產品屬于他們旗下的高端產品,他們在引進技術的同時還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自研,哪怕消化后的產品比索尼上代產品還要再差一代,但只要肯持續投入,早晚能追得上來。
八十年代初的三星在家用電器領域同樣比日本產品差了一大截,但靠著國內市場的支持還是追了上去。
現在利用他們的偶像效應,同樣能得到國內市場的支持,但這個市場可要比韓國大多了。
無論電視機,還是洗衣機、電冰箱、空調,他們只要舍得研發,絕對可以早十年讓中國家電占領世界,并且在高端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