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達在全場的歡呼聲中加罰命中,現場球迷很快就集體呼喊起“77”,顯然是在鼓勵他繼續得分。
魯達自然不會讓人失望,下次進攻他再次亮出了一個新武器。
澳大利亞的防守依然是主防中近距離,魯達要是在超遠距離投籃,他們真的沒有任何辦法了。
魯達選擇了突破,但這次在突破時不光用自己的一對鐵肘開路,他的身體在突破中還進行了大范圍的左右搖晃,腳下配合著搖晃的身體展開大步變向,就仿佛一條巨蟒玩起了蛇形機動,看起來非常有視覺沖擊力。
澳大利亞球員怎么能想到魯達這種暴力內線還能玩出這種花活,連續兩名防守球員就像木樁一樣被魯達行進中的大步變向過掉,最后被他碾進了籃下力壓對手完成了上籃。
“凌波微步?”
“迷蹤步?”
中國球迷也被這次蛇形突破驚呆了,大家下意識就喊出了這些里的詞匯。
“這是什么突破?”
歐洲和美國的解說同樣一臉驚訝,這時候可沒有“歐洲步”這一說。
盡管這種突破腳步早就在歐洲賽場上出現過了,但是在突破時的速度遠不如魯達,并且上半身的晃動和腳步變向的迷惑性都差了很多,所以一直沒有給人留下太多印象。
其實類似的突破腳步中國也早就有了,五六十年代那會就有“左右跨步”的技術,實際上也是這類S型的大步變向,但缺點同樣是速度不夠快,上半身的迷惑性不夠強,很容易就被防守球員攔下。
“這是中國步!”
很快,就有解說給魯達這次突破起了名字。
但沒有辦法,這種改良后的“左右跨步”基本上已經是一種新技術了,哪個國家的球員先用出來,那就很容易被冠上這個國家的名字。
“第79分了!”
現場球迷更在意的還是魯達的得分,這次上籃讓魯達的得分來到79分,距離80+只有一步之遙,而距離比賽結束還有兩分半鐘。
魯達隨后兩次投籃卻受到了一點影響,畢竟他在夢境訓練里見過的大場面再多,這時也有一點焦急的心態產生。
但是不要緊,中國隊可是有不少關鍵時刻的拿分戰術。
最后1分30秒,澳大利亞連續兩次防下魯達的投籃后,信心稍稍有些回升,再度產生了阻止他拿到80+得分的念頭。
這次防守,澳大利亞五名球員都在盯著魯達,準備隨時進行包夾。
魯達則在右側低位與對手搶位置,結果自然是很輕松就把對手擠到一邊去了。
澳大利亞兩名外線球員急忙圍了過來,魯達見狀立刻展開了無球跑動,快速從底線繞到了另一側低位。
兩名澳大利亞球員從身后追趕,但卻被黃云龍利用強壯的身體擋了下來,這是一次成功的低位掩護。
但是澳大利亞球員這會已經不再管中國隊的其他球員得分,另一側的澳大利亞球員同樣選擇圍上來。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魯達剛剛跑到左側低位,馬上就再次進行反跑。
這一次不光黃云龍進行無球掩護,劉建立也在右側幫他做了第二道墻,這是一次雙重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