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球員還沒見過這么復雜的跑位和掩護,所有人都被這兩堵墻擋了下來。
魯達在右側肋部接球,空位出手投籃!
這種投籃對他來說太輕松了,魯達也沒有在投籃時再多想,完全是憑借無數次投籃攢下的機械記憶將球投出,結果自然是一次完美的空心入框!
“81分了!”
“萬歲!”
“魯達!魯達!”
就在魯達命中這粒足以讓他封神的中投后,全場球迷都瘋狂的呼喊起了他的中文名字。
魯達這時先是示意主教練把他換下,然后走到場邊將自己的球衣脫下,露出一身爆炸般的肌肉群后,采用了吳杰壓箱底的慶祝動作,將自己的23號球衣展示給現場球迷和全世界!
他使用這個慶祝動作當然沒有吳杰的特殊加成,但在世錦賽決賽上砍下81分后做出這樣的慶祝動作,效果也足夠讓全世界都留下一個無法磨滅的印象了。
此外他可不是光做慶祝動作,還對著場邊一個鏡頭霸氣的說道:“籃球,為我而生!”
這句話其實比他的慶祝動作還要霸氣,因為所有籃球運動員最囂張霸氣的一句臺詞就是——“我為籃球而生”!
魯達卻直接把兩者的因果關系對調了,先不說這句話說出來時對全世界球迷造成的震撼,就單單是有資格這么說的人,整個籃球歷史上便沒有幾個。
因為這需要有超越一個時代的天賦,以及一場震古爍今的戰役才行。
魯達顯然是具備了這兩個要素,他準備將自己的得分停留在81分,盡管還剩下一分半鐘比賽時間,他肯定還能再得一些分數。
但這種故意留白可以給球迷更多自我想象的空間,魯達覺得要比他再拿幾分的效果更好。
此外他也覺得“81分”正好對應了他的“八一球員”身份,這場比賽后他將徹底成為中國籃球和八一隊的標志,那么過兩年配合葉玉琪親自剝奪八一隊在國內的特權,自然就沒人能說些什么了。
中國籃球現在的代言人是八一隊,但是中國籃球想要真正發展,第一個要干掉的也是八一隊。
“不可思議的表現!我們都知道張伯倫拿到100分的時候,當時76人和尼克斯在48分鐘內打出了169:147的比分,現在的比分是120:85,魯達拿到了81分,他在個人占球隊得分比上無疑更勝一籌。”
“魯達81分的含金量明顯高于張伯倫,因為60年代的NBA各種規則缺失,內線球員享受到了更多優勢。魯達卻是一個身高206cm的內線,他在比賽里受到了更多針對防守,他的每一次得分都更有難度,也更有技術含量!”
“很多球迷都打來電話詢問一個問題,張伯倫的單場100分與今晚魯達的81分哪個含金量更高?這個只要參照兩場比賽的對手就能知道答案——今天的比賽是1982年世錦賽決賽,當年張伯倫只是一場常規賽,他的對手尼克斯是27勝46負的魚腩。再加上40分鐘與48分鐘,120比85和169比147的區別,我們應該能知道誰的含金量更高了。”
“我想說魯達的81分簡直是變態的震撼!!我想就算張伯倫是現役球員也會覺得這一晚比他當年的100分還驚人!”
魯達被換下場后,全世界的解說已經不在意仍然在進行的比賽了,他們的眼中只有魯達,只有他在這個神奇的夜晚創造的81分神跡。
那么魯達在想什么呢?
當然是今晚的收獲了!
這一戰足以讓他獲得升級5星級天賦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