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拜仁要打4場聯賽,2場歐冠,1場德國杯,總共7場比賽。
這個賽程比起三月份也不遑多讓了,結合現在拜仁的狀態和傷兵滿營的現狀,最好是有所取舍才能保證不在賽季末滿盤皆輸。
但是吳杰很快就發現這不可能,因為媒體和球迷不會在目前形勢還不錯的情況下贊同這種選擇,球隊管理層也不希望丟掉任何一個冠軍。
那就三線并進唄!
吳杰是無所謂的態度,反正這與他刷數據的目標沒有沖突。
他的體能也足以在這種魔鬼賽程下保持堅挺,至于隊友會不會因此出現更多傷病,他就不打算操那么多心了。
畢竟這是拜仁球迷自己的選擇,他可沒義務去當敲鐘人。
拜仁在4月份的首場比賽是歐冠8進4的比賽,對手是來自葡萄牙的本菲卡,這是一支葡甲聯賽的老牌勁旅,也是大家能有些印象的歐洲強隊之一。
吳杰在比賽前一天收到了一個重要消息,他的狙雞手工具人搞定了。
這是他目前最關注的幾件事,當即打開系統消息,點擊了“確定”選項!
“14軍41師的老兵?”
吳杰見到這個工具人的詳細資料后,倒是覺得省去了許多麻煩。
這次對越自衛反擊戰,雖然是全國各大軍區輪換練兵,但也有幾支部隊長期堅持在第一線,14軍的41師就是其中之一。
14軍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1總隊,這場與白眼狼的戰爭其它部隊可以輪換,但是作為廣西的子弟兵卻換不下去。
14軍做為西線戰場的主力,自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以來,一直到幾個月后發起老山戰役,攻上老山主峰,再到隨后幾年的長期防御作戰,基本上是從頭打到尾的王牌部隊了。
這個叫李振山的廣西人年紀并不大,他是1961年出生,1979年戰爭打響時他只是一個剛學會了開槍的菜鳥。
所以他一開始沒有被調入41師,只是個后勤部隊的新兵蛋子。
但是土生土長的李振山對于戰區復雜的叢林地形很熟悉,加上射擊天賦和膽氣都不錯,幾次戰斗后自然變成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開始加入41師進入了前線作戰。
1979年那幾次大規模作戰結束后,東西兩條戰線都進入對峙期。
這段時間大仗雖然暫時沒有了,但小范圍的交戰卻在頻繁進行。
而這種對峙自然是狙擊手發揮的戰場,李振山由于槍法過人,很快就被調到41師擔任狙擊手,他的任務就是專門在前線陣地放冷槍對敵人進行殺傷和干擾。
這時不得不提一下,由于對狙擊步槍及其戰術運用的認識不足,中國的軍隊從建國之初到1979年都沒有列裝專門的狙擊步槍,因此前期吃了越軍狙擊手很多苦頭,李振山算是運氣好才沒有死在越軍的對狙之下。
當時兵器工業部召開會議,安排測繪仿制繳獲的越軍蘇制德拉戈諾夫SVD7.62毫米狙擊步槍的任務,最終僅用半年就完成了79式狙擊步槍,以及配套瞄準鏡的樣品生產。
李振山作為前線狙擊手,自從80年79狙開始在前線試裝后就開始使用這把槍了,一直到今年4月份,他的這把槍下已經有了35名越軍人頭的戰果,這個擊殺數在對越反擊戰里絕對能排進中方的前十位了。
但整體上相對于作戰經驗豐富,并且使用蘇聯原裝SVD的越軍狙擊手來說,中國狙擊手在長期的對狙上無疑要處以下風,死傷其實要超過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