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聯賽的比賽規則倒是沒有太多變化,基本就是采用FIBA的規則,主要區別就是三分線和暫停上。
中國聯賽的三分線與NBA很接近,還增加了上下半場各一次的廣告暫停時間,此外每支球隊各有4次90秒長暫停和4次30秒短暫停,都是分配在上下半場各兩次。
這個新聯賽最大的改變,還是引入了足球的升降級制度。
這也是為了保持競爭,各的區前八名能打季后賽,但后兩名也不能只看熱鬧。
甲級聯賽南北賽區的倒數兩名,將會直接降級。
如果將來南北賽區增加到了各12支隊伍,那么倒數第三和第四,還需要與乙級聯賽的南北賽區的第三和第四打一輪3局2勝的保級/升級戰。
籃球的乙級聯賽與甲級聯賽差不多,唯一的區別是沒有季后賽,但兩個賽區的前八名依然要打類似的升級賽,最后各選出兩支球隊升級。
此外是甲級聯賽和乙級聯賽,各自的參賽名額怎么安排的問題?
這個其實很簡單,原來甲級聯賽的12支隊伍自動晉級,然后再從原來的乙級聯賽舉行選拔賽,再選出6支進入甲級的隊伍。
這時就有人要問了,現在國內只設立了31個省級行政區,如果甲級聯賽和乙級聯賽都是20支隊伍,那似乎不夠分啊?
這個當然夠分,因為各地還有軍區隊伍,比如八一隊,比如空軍籃球隊,就連海軍也有自己的籃球隊。
此外各軍區都有自己隊伍,這樣算下來全國至少超過了五十支可以參加甲級和乙級的隊伍。
但一提到軍區球隊,這時最被詬病的就是軍區球隊可以從全國招收人才的不公平規定,特別是八一隊簡直可以隨意從各省隊伍挖人。
這個暫時還沒辦法完全取消,畢竟軍區球隊的反抗力度很大。
魯達對此提議引入選秀制度,但考慮到美國是利用大學作為人才搖籃,中國則是各地的體工大隊挖掘人才,他們暫時還無法采用這個制度。
但為了限制軍區球隊一家獨大,新的聯賽制定了球員合同、轉會制度,以及工資體系。
這個說起來就比較復雜了,簡單來說,就是一名球員必須和球隊簽下效力合約,最長為4年,合同期間不能挖人。
至于工資,自然也有相應的規則,但還遠沒有NBA那么復雜,現在主要是為球齡兩年以下,球齡3-5年,還有球齡6年以上的球員設定了最高和最低的工資線。
比如球齡兩年內的球員,第一個賽季的最低工資為月薪60元,最高為100元,第二年最多只能遞增15%,任何球隊都不能開出低于或高于這個標準的工資簽人和挖人。
如果球齡超過兩年,那么最低工資上漲到80元,最高為150元,最長合約年限為4年。
那種球齡六年以上的球員,最低工資其實不會差太多,但是最高工資會高很多。
其余像裁判的訓練,組建梯隊的強制要求,地區聯賽的補充,以及根據每支球隊成績增加的經費比例等等,自然有不少都汲取了歐美足球和籃球聯賽的內容,但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
不過這個新的專業聯賽確實沾上了許多職業聯賽的味道,包括新的排球和足球聯賽也吸收了一部分職業聯賽的特色。
如果沒有吳正松和葉玉琪的主導,如果沒有吳杰和魯達等人的建議……這些改革光是各種扯皮和惹來的非議,就不知道要耽誤多久才能完成,估計能完成的幾率并不大。
但現在各部門的領導都在積極的在學習、討論、修改各項新規劃,吳杰等人的意見也非常被重視。
這使得三大球聯賽的改革非常順利,效率上也非常快。
吳杰在參加完羅家兩兄妹的新電影《鐵馬騮》的首映式后,終于在9月1號啟程飛往英國。
這時男籃和女籃的甲級聯賽選拔賽已經快開始了,吳杰對于聯賽改革后的首個冠軍,心理也抱有極大的好奇,更好奇有多少人能在新的聯賽里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