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目前為止,WBA都是世界規模最大,資金最強,優秀拳手最多的職業拳擊團體,但卻不再是由美國人主導了。
這三大拳擊組織的恩怨情仇,其實與笑傲江湖的劇情很像,他嚴重懷疑五岳劍派合并的靈感來源,就是從此而來。
1963年時,WBA為了進一步擴大全球影響力,最終通過一系列談判與歐洲拳擊聯合會、英國拳擊管理委員會、拉美拳擊、東洋拳擊聯盟等一起合作成立了WBC,也即是“世界拳擊理事會”。
這個戲碼中國人應該最熟悉,就是想借機吞并全世界的拳擊組織,因為世界職業拳擊運動主要就是美國一國獨大。
WBA所能動員的資金能力,擁有的拳手數量,都不是其它國家可比,因此在WBC內部的地位超然于眾人,這本質上與五岳劍派合并后,實際上會讓嵩山派一家獨大沒什么區別。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WBC在成立當初,居然給予了美國各州以相當于其他國家的投票權,這當然就是變相的吞并。
WBA很快就將WBC變成了一言堂,從而讓其它加盟國家極為不滿。
但是美國人可能是不知道有個說法,叫做“有壓迫就有反抗”!
WBC由WBA一家獨大的情況并沒有持續多久,由于WBA自身也自詡為“世界拳擊協會”,于是大量加入WBC的各國拳擊協會也順勢加入了WBA。
美國人并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到了1974年時,這些新加入WBA的拉美勢力、歐洲勢力以及亞洲勢力暗中聯合起來,利用美國州與州之間的矛盾,居然選舉出了美國和加拿大人之外的會長。
這就有點鳩占鵲巢的味道了,美國人和加拿大被排擠出權力中心后,便再也沒能染指WBA的會長一職,這可真是賠了夫人又丟掉老巢的經典案例。
這之后,WBC就成了拳擊領域的聯合國,而WBA這個原來以美國勢力為主導的拳擊組織,居然也變成了小聯合國一般的性質。
但尷尬的是實力最強的美國人被排擠出了權利中心,他們當然不甘心自己的組織,反而讓外人給架空了。
然而規則是他們自己創立,最終在1983年,羅伯特·李在代表美國勢力又一次競爭WBA主席失敗后,憤而帶著原來的美國基礎退群,成立了所謂的最純正北美血脈的IBF。
這個畫面在吳杰眼里非常熟悉,就是美國人退群退的太晚了,WBC和WBA這一大一小兩個拳擊領域的聯合國都已經在美國站穩了腳跟。
美國人創立的IBF分離后也必須重視前來美國參加比賽的外國選手,而秦劍就是IBF最為看中的新星之一。
一般來說,他這種剛剛拿到職業拳擊牌照的菜鳥,如果沒有一個出色的推廣人或經紀公司助力,那就連打比賽的機會都不容易獲得。
但是秦劍有奧運金牌作為招牌,又是史無前例的中國人,關鍵他是IBF花了大代價才拉來的新星,所以不僅比賽方面無須擔心,IBF自身就在打造和推廣秦劍這面有可能變成金色的招牌。
IBF招攬秦劍確實付出了不少代價,首先他的首秀出場費就和一些小有名氣的拳手差不多了,比賽當天的直播也是黃金時段的全美直播,并且賽前半個月就開始大肆宣傳這場由中國奧運冠軍出場的大戰。
而在對手方面,IBF也經過了精挑細選,最終安排了同為新人,但已經在IBF連續獲得了四場勝利的德國拳手馬爾文·瓦格納。
這一戰的比賽地點設在大西洋城的“泰姬·瑪哈爾”賭場,秦劍的比賽被安排在晚上8點30分,這算是當天所有比賽的黃金時段了,可見IBF確實對他非常看重。
美國拳迷和賭狗們也對這位首個登錄美國職業拳壇的中國拳手很感興趣,盡管今天大部分人都不是專門來看他,但在秦劍和馬爾文的比賽開始時,現場的近萬名觀眾也在期待這場較量,菠菜方面的銷量也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