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中國體育將來的改革之路,除了要挖掘出有天賦的人才外,更要挖掘出他們真正熱愛的領域,而最忌諱的就是人家明明喜歡足球,你卻非要讓他去打籃球的事情。
這么搞哪怕他的天賦確實更適合打籃球,但本人不夠熱愛也會導致事倍功半,只可惜這種改革在目前的國內環境下,暫時還不太現實。
至于從小就被灌輸的“比賽第二,友誼第一”思想,那更是一種XX的體現,堪稱毒瘤!
如果真用這種想法與西方打交道,那不光在體育領域有害無利,放到軍事、科學、商業領域,絕對也是弊大于利的事情。
吳杰很多時候覺得“工具人”的最大好處,就是在態度上可以百分之百的投入,并且在該領域起到帶頭大哥的作用,進而去修整很多思想和路線上的隱患。
陳浩南和林耀東其實才四星半的身體天賦,但他們的水準都已經不遜色馬拉多納這個五星級怪物,原因就是他們能百分之百的把自身潛力挖掘出來。
魯達在男籃領域暫時是只身一人,但是中國男籃在他的帶領下,現在對外對內給人的印象,不僅是戰術過硬,更兼作風頑強,敢打硬仗,勇于亮劍,寸土必爭。
如果對手是美國隊,那大部分都是軍人身份的男籃球員,心理上反而會處于上風,每個人都會自發拿出當年先烈們雄赳赳氣昂昂趟過鴨綠江的氣勢,大聲告訴所有人:老子打得就是美國佬的精銳,快讓你們的NBA政治家滾出來!
可惜八月份這場賽事只是亞錦賽,根本找不到能對缺少魯達的中國男籃造成威脅的球隊。
但是中國男籃在全世界的崛起讓亞洲各國都開始重視籃球,很多國家都認為中國能行的話,他們也可以努努力嘗試一下,理由聽起來也很有道理——大家都是黃皮膚,憑什么中國人能行,他們就不行?
所以這屆的亞錦賽有16支球隊參賽,小組賽正好能分成四組,中國隊和印尼、泰國、斯里蘭卡分在了同一組。
此時的中國男籃依然由錢澄海掛帥,但郭永林、匡魯彬、劉建立等老將都已經離開國家隊,只有27歲的李亞光和28歲的宮魯鳴這兩位老將還在隊中,其余成員都是60后的年輕球員。
當然了,魯達這個世界第一人也沒來,他正在自己的籃球學校里指導小家伙們。
這讓全亞洲的隊伍都松了口氣,否則他一來冠軍的歸屬就沒有一點懸念了。
亞洲各隊一開始覺得中國男籃派出這種陣容是為了鍛煉新人,盡管他們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鄙視和輕視,但更多還是覺得自己沒準真能有機會。
然而小組賽結束后,亞洲球隊就又沒了想法——這批中國男籃的年輕球員在水準上依然遠超亞洲水平。
宋濤、宋英杰、張繼先這三個在奧運會上表現頗為狼狽的年輕人,在經過了升級、挫折、歷練、成長后,這會在亞洲都基本無解了,拿到NBA也都是強隊里有自身特點的首發水準。
但他們已經不是國家隊里最年輕的新星了,兩個67年出生的又一道后浪已經出世,一個是身高1米95的后衛徐耀華,一個是身高2米02的大前鋒劉敬東,這兩人的原生天賦都達到了三星半級,絲毫不遜色前面剛拍過去的三個后浪。
宋濤的天賦被提升后,基本就是小超一下的易建聯。
宋英杰也是同類型的球員,只不過前者是沖框類型的中鋒,他是更機動靈活,球商更高,更擅長無球移動和中遠投的大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