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這番話并非無病呻吟,他這是在為將來更富色彩的傳奇人生進行鋪墊。
今年他才23歲,就已經讓自己的足壇生涯趨于完美了。
如果按正常軌跡發展,那么將來最多只有一個三連冠的目標。
這個成就若是能達成,確實會讓他超越貝利,成為足壇歷史上的第一人。
但老實說吧,他即便現在就稱自己為歷史第一人,貝利的勝算也不大了。
他雖然只有一座世界杯冠軍獎杯,但是率領中國隊奪冠的難度,肯定要高于率領巴西奪冠。
此外他這幾年的表現也足以彌補兩個冠軍的差距,甚至可以說這一座世界杯冠軍的含金量就比得上貝利的三個。
所以他要想要更加傳奇,那就只有跑到墳墓里去,或是退役!
試想一下,24歲就無敵于天下,再也尋不到對手和目標,只能在孤獨求敗般的寂寞中早早退役,這聽起來是不是更加傳奇?
如果退役后跑去打籃球,那是不是比傳奇還要傳奇?
這個劇本聽起來當然很熟悉,但卻是他目前最好的劇本,至少比去墳墓里要好!
吳杰也不是沒有為此做過鋪墊,全世界都知道他最喜歡的并非足球,而是籃球,這事在他出道成名后就不止一次提過了。
這些年他參加過不少的電視節目,各國球迷基本都見過他在節目上大秀自己的籃球技巧,還真的是有模有樣的那種。
所以這不算是一時起意的想法,而是蓄謀已久的想法了。
現在的問題是:他在籃球上要打出怎樣的表現?
這個確實要好好斟酌一下,不過他并不擔心自己會像喬丹一樣玩托,因為他上輩子就是籃球運動員啊!
這些年他雖然投身在足球上,但由于每增加一個工具人都要用一張高級虛擬訓練卡片,使其快速成長,他實際上已經有了近20次的虛擬訓練次數。
這意味著光是練足球的話,訓練時間上早就溢出了。
所以他不光訓練過數千小時的籃球,就連拳擊和自由搏擊,他也與羅家兄妹和秦劍一塊練過幾百小時,甚至在好幾個射擊項目上都有業余中的頂級水準了。
這時哪怕不用特別訓練,他的籃球技巧依賴前世和虛擬訓練中的經驗,至少在國內聯賽中打個首發控衛沒什么問題。
如果再用一張訓練卡片專門花上四五小時去加強,中間再打上一兩百場高質量的籃球比賽,那一個控衛巨星就可以出道了。
但問題是他有沒有成為籃球巨星的必要?
如果他的專職太成功的話,那還有返回綠茵場的必要嗎?
吳杰只是想讓自己在綠茵場上的傳奇更富色彩,順便完成他上輩子進國家隊打奧運會的夢想,但并不是真的要徹底專職成為籃球運動員。
下一屆世界杯,他還要回來繼續征戰的啊!
此外,他必須以“現實的合理性”為前提,那么中途不務正業跑去打籃球的時間,最多只能有兩年時間。
這個時間不是亂說的了,他要先拿出一年作為轉職籃球的鋪墊。
這一年主要是體現他心理上的轉變,這期間他要讓外界明白自己為什么會去打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