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男籃相比那些鮮有70以上能力值的亞洲球隊,整體實力確實高了不止一籌,而且年齡都不大,還有不少潛力可挖,不僅對得起他們世界第6的排名,也符合原本位面漢城奧運會第四的實力。
吳杰比較關注這五人里的安德魯·蓋茨、馬克·布拉德克、盧克·朗利,因為他們都是不久后加盟了NBA的球員,盡管只有盧克·朗利算是在NBA站住了腳,但考慮到這個時代的NBA對國際球員極為不友好,澳大利亞隊的這個陣容確實有一定潛力。
但這種潛力與中國隊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中國隊的這套首發陣容,即便是水平最差的張繼先也足以去澳大利亞當大腿。
安德魯·蓋茨在原本位面是澳大利亞家喻戶曉的籃球明星,但他在巔峰期連續三次前往NBA都鎩羽而歸。
美國人根本不重視這樣一個運動能力平平,只能在國際籃球規則下才能展現出較高水準的白人得分手。
但與其同歲的張繼先,早在一年前就被NBA球隊選中,并且選中后甘愿等上幾年,這種待遇足以讓安德魯·蓋茨直接自閉了。
至于那個被澳大利亞寄予厚望的盧克·朗利,他倒是有一定天賦,否則也不可能成為公牛王朝的一員。
這種王朝球隊要想混進去簡直天方夜譚,朗利看起來像混子只是因為他身邊的隊友,特別是對手都太優秀了。
但話說回來,他今天的對手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雙方開場爭球時,朗利看著面前有可能成為一生之敵的馬冬龍,心里沒有任何懼怕,反而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這自然是因為他沒有與馬冬龍交過手,去年的U19世青賽,澳大利亞隊在沒有遇上中國隊之前,就被蘇聯人淘汰了。
澳大利亞媒體認為他與馬冬龍旗鼓相當的原因,主要是當時澳大利亞U19在小組賽上與美國U19交過手,當時郎利的表現可圈可點,即便是在被蘇聯U19淘汰的那場也表現十分出色。
但問題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啊!
澳大利亞媒體刻意回避了馬冬龍當時遭遇這兩支球隊時,那可不僅僅是表現出色,而是化身為內線大魔王,只身就將禁區變成了對方的禁飛區,完全是統治級的發揮,關鍵是還幫助自己的球隊獲得了最后的勝利。
此時兩人站在一塊,其實光看身體的靜態對比就高下立判了。
馬冬龍和郎利都是18歲,身高和體重相差無幾,但兩人的骨架和肌肉不用專業人士評判,哪怕偽球迷都能一眼看出骨骼驚奇的馬冬龍,無論哪方面都順眼的多。
事實也確實如此,兩人的身高體重雖然相近,但馬冬龍擁有完美的頭肩比,超長的跟腱臂展和大手,目前肉不多但輪廓極為精致的肌肉線條。
這時再看看郎利……好吧,其實不用看了,直接看比賽更直觀……
此時球場中央,主裁判正好將籃球拋起,只見郎利還沒反應過來呢,馬冬龍就已如同旱地驚雷般向上躍起,一雙快要趕上吳杰某處長度的大手用力一拍,籃球就飛到了中國隊的半場,而這時的郎利才剛剛離地20公分。
第一回合,兩人在彈跳上的比拼,可以說完全沒有可比性,差距已經大到像是天塹鴻溝般只剩下仰望了。
馬冬龍落地后加速跑向前場,他嘴上雖然沒說什么,但心里早就憋著勁,準備好好招呼一下郎利了。
今天中國隊的戰術也有別于以往,大家需要圍繞馬冬龍進行戰術運轉,說白了就是以他為核心展開進攻,他才是今天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