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yy里的男主角最后都是要父母雙亡的,好像非如此就不能夠毫無掛礙的浪跡天涯一樣,這個套路特別惡俗特別狗血,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特別好用,屢試不爽。
李思穎商業化得很徹底,母子倆的平靜生活被打破,依然是托了民國背景的福,RB人入侵南京,母子倆隨著人流大逃亡,途中被RB人追殺,尸橫遍野,然后這位剛剛圈粉無數的大家閨秀母親就順理成章的死了,為了死得更有意義一點,還拼著最后的力氣救了一起逃亡的另外一批人,然后被一刀子捅穿了身體。
RB兵走了,小男孩蹲在母親面前嚎啕大哭,這個地方李思穎的處理尤為高明,她根本不要求小演員采用什么花里胡哨的演技,不用含而不露,不用面部特寫,更不用說任何臺詞來湊趣,她當時的要求只有一個:“給我哭,往死里哭,一點形象都別要,一點演技都不用,你就當……是剛剛做了壞事被你媽吊起來狠狠打了一頓。”
小演員臉上早就抹好了黑灰,為了能夠拍一個長鏡頭,并沒有使用眼藥水,而是讓小演員去切洋蔥,切了十幾個洋蔥之后,小演員辣得眼睛發酸,根本用不著任何道具,沖上去抱著“媽媽”的尸體就開始嚎啕大哭,缺了一顆的門牙露出來,顯得有些滑稽,然而那種完全不講究發音技巧的哭音一出來,就讓人的心都跟著顫抖起來,到后來小演員哭得有些破音,聲音啞啞的,斷斷續續,只有眼淚始終沒有止住,并不需要化妝師做任何后期工作,就直接把臉上的黑灰全部沖成了一道道黑白交錯的花紋,看上去狼狽得一塌糊涂。
白君文的配樂也是在這時候悄悄的出現了,起初很低,然后音樂聲逐漸調高,以至于開始時觀眾根本沒注意有音樂了,而當意識到的時候,音樂已經與畫面和哭聲完全融為一體,本來只有三分心酸的,被這音樂聲一襯托,陡然就有了八分的悲痛。
這段旋律其實并不悲苦,只有淡淡的惆悵,還十分悠揚,其實是很好聽的,但也正是這并不算悲苦的慢節奏旋律,反而讓小男孩的哭聲變得格外的打動人。
“厲害啊……好厲害啊……”劉飛喃喃自語著,他根本沒跟白君文和李路說話,只是下意識的把感慨說了出來:“這配樂……這配樂……絕了呀……”他清醒了些,轉頭去看同伴:“李路,你覺得呢?”
李路根本沒理他,眼睛紅紅的,一邊抽鼻子,一邊低下頭去,把配樂那欄里的9刪掉,改成了9.5。
接下來的故事依然是套路,來自音樂世家的男主角繼承了母親臨死前的遺愿,無論如何都要成為音樂家,他顛沛流離,連吃口飯都難,更何況藝術,在一個動蕩流離的世界里,“吃飽飯”是最重要的,“聽音樂”是可有可無的,男主的追求是不被大多數人理解的,于是他遭受了更多的冷眼,這一段很壓抑,也極有張力,男主在這部分里從小男孩變成了大人。
李思穎拍片子也是很有魄力的,她明知道“觸底反彈”這種事情是很容易因為壓得太狠而把弦崩斷的,可她依然把劇情設計得很極端,很激烈,這部分里會零星的出現配樂,配樂的風格也偏向激烈,有一種一點點把弓弦拉緊、拉緊,一直拉到極限的緊張感,不得不說,這片子真的有太多地方得到了配樂的幫助,本身李思穎的鏡頭語言未必能完全達到她想要的效果,可是在白君文剽竊來的經典旋律以及崔唯嵩的大師級包裝的襯托下,所有她想要表達的韻味都被淋漓盡致的散發出來了。
白君文畢竟是提前看過許多遍樣片的人,他相對比較平靜,還有空偷偷打量其他觀眾的反應。
這時候影廳里靜得簡直落針可聞,許許多多本來是抱著“打發時間”“等下一場的xx大片”心態的觀眾,早已經連呼吸都屏住了,尤其是一些比較感性的女孩子,更是眼圈紅紅的,小粉拳捏得很緊,一邊看還一邊很小聲很小聲的咒罵著片中的某些剛剛欺負過主角的配角。
“思穎姐這部片子,節奏是真的緊湊!”白君文偷偷的感慨:“本來樣片就很好看了,可是經過后期剪輯和音樂烘托之后,這感染力簡直爆棚!我一個明明知道劇情的人,還親自操刀了配樂,結果看起電影來還是覺得好爽!
劇情進展到這里,如果要完全追求接下來的合理性,其實是有些尷尬的。因為在那個時代,吃飯真的比彈琴重要,這一點無可辯駁,然而別忘了,有個東西叫“套路”。
各種和商業大片里提供了太多可選擇的套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當年霍元甲是怎么干的?找鬼子打擂臺啊!
后來陳真是怎么干的?去RB道館踢館啊!
再后來葉問是怎么干的?繼續跟歐洲人打擂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