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問題是楊思齊作為一個工匠,已經過了不惑之年,按照這個時代的平均壽命,他其實并沒有幾年可以好活了。
每個人的追求,都不一樣。有人求利,有人求名,在工匠技藝方面他已經取得不俗的成就,僅僅楊天保建造百草堂,給他的酬金就是三千貫,對于楊思齊而言,錢其實他已經掙夠了,如果可以成為將學院博士,負責教授徒弟,桃李滿天下,將來他將成為匠家祖師。
這個名利的誘惑,對于楊思齊而言,也是難以拜托的誘惑。
又有什么可以比著書立說,教書育人更為讓人容易揚名立萬的事情呢?
楊思齊笑了笑道:“什么錢不錢的無所謂,關鍵是我喜歡教書育人!”
楊天保向門外侍候的蘇音音擺擺手,蘇音音捧著一個蓋著紅綢的托盤,款款來到楊思齊面前,楊天保掀起紅綢,拿出一份用上好蜀錦制作的卷軸。
楊天保緩緩打開這個卷軸,上面寫著倉勁有力的隸書大字:聘書。
上面抬頭寫著:楊思齊大匠師:茲聘任你為百草堂匠學院博士,特聘此書。上面不僅僅有百草堂三個篆書印記,還有百草堂祭酒凌敬的簽名。
楊思齊激動異常,親切的撫摸著聘書,眼睛有點紅了。
楊天保笑了笑道:“楊博士,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楊思齊有些激動的說道:“好,好!”
楊天保沉吟道:“百草堂除去教授、博士、教喻的居所,空間有限,恐怕不能獨立安排,所以我想請您設計一批經典小戶型,以供教授居住!”
大唐長安城一百一十坊,占地面積非常大,相當八十四平方公里,相當于十二萬六千畝,其實唐朝長安居民并不多,雖然后世一直記載唐朝擁有百萬人口,事實上呢,唐朝長安人口包含三方面,第一類駐軍。
唐朝長安駐軍是輪番制,從各地府兵調過來駐軍,常駐軍隊既十六衛共計二十萬人馬。其中,北衙禁軍約十萬人,屬于城內駐軍,城外駐軍同樣是十萬人馬,有時候會多。
再加上宮娥、宦官、各國使節、隨扈,胡商,差不多就有一百多萬了,然而常駐人口在貞觀六年,其實也就五十萬到七十萬之間。
可是,長安城內,各類菜地、果園、包括藥園,其實浪費了不少土地。楊天保為了買安德坊的土地,花了足足兩萬貫,其實才買到不過二百多畝地。
楊天保并不希望在百草堂建設太多以供教職工居住的房屋,他打算像后世民居小別墅一樣,建造一批小型樓閣。
小型別墅分有三種戶型,既主屋三間兩層,廂房三間,共九間房屋。這樣以來,占地面積一百余平方,一畝地可以安置六套別墅,以供教師居住。
第二種則是主屋五間,上下兩層,左右廂房各三間,共十六間房屋,以供助理博士級別的教師居住,占地面積大約兩百平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