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天陽市區就有十幾家工地表示愿意試用‘圣光機械’的攪拌機,縣市以下的大小工地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大家都對租用設備很有興趣。
‘圣光機械’終于找到一項拿得出手的短平快產品。采購人員開始向天陽市的制造企業下單,采購薄鋼板,電機,齒輪,減速器,輪胎,軸承。以兩天一臺的速度快速生產。
廠子內部專門成立了一個租賃部,雇了一百多號人簡單培訓,兩人一組帶著攪拌機到處跑。租用者要包服務人員的吃住。
租金貴了些,可有一臺攪拌機,工地上至少省下十幾個普通工人的工資,連帶管理人員都可以少些。工期加快,工作效率提升,誰家不愛?
‘圣光機械’雇的好些都是鄉鎮里無業的年輕人,一個月只要四十塊工資就能開心的蹦起來。他們大多只有小學文化,沒啥工作崗位可以選擇,不是待業在家,就是無事生非。
四十塊一個月,這工錢在鄉里真不少了。好多家庭的父母都賺不到這么多錢,聽著‘圣光機械’招人,他們抓著棍棒,揪住耳朵,押著自家孩子來報名,逼著他們上工地。
小年輕們對此是萬般不愿意,他們向往的是城市,是清閑又富足的生活。可當年英國工業革命是怎么把失地農民趕進工廠的?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嘛。
鄉派出所出手了,無需任何理由,無業流蕩就是罪。對于不聽話的小青年,抓進局子里關一夜,尿桶旁邊拷一宿,第二天都精神煥發的去上班干活了。
這招特好使,逮一個治一個。現在的警察叔叔可不比后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啊。如此折騰,南頭鄉到處亂竄的小混混都近乎絕跡,全都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去了。
鄉衛生所緊靠鄉小學,跟周青峰相熟的余大夫透過窗戶就能看到破舊的學校一天一個樣。拿了周青峰提供的幾萬‘貸款’,學校立馬改建,破土動工。
破教學樓旁邊,一棟兩層的新樓正在快速建設中。樓層不高,地基不需要多深。幾十個工人在地面劃線,一周就開挖完畢。接下來的速度真是快的很。
工地全天施工,鋼筋水泥什么的就好像不要錢一般運來。周青峰靠賣電器構建的人脈網在發揮作用,建材從市里用水路運來,一直不缺。
余大夫老婆也在窗口看著,不解的問道:“不是說現在鋼筋緊缺么?我們鄉一年難得買到幾噸。”
“你也不看看這是誰的工地?缺誰的建材,能缺周小子的?他大把花錢,大把疏通。從鄉里到市里,誰不給他個面子?”
余大夫扭頭看看桌面上那臺修過的風扇,再想想轉給親家的那部‘進口’自行車,嘆氣又服氣的說道:“周小子確實能耐大,不像是咱們鄉里能出的人。”
周青峰安排好工作,正跟馬婧老師并肩坐在小學后山的草叢中,面前就是日新月異的小學教學樓——學校得到新樓,建筑隊賺到了錢,他得到了幾萬GDP。
皆大歡喜。
馬老師在夕陽下笑容嬌艷。周青峰趁機偷吻她的臉頰,惹得女老師臉蛋羞紅,拼命捶他的一頓。可捶完了,女老師還是要被他摟在懷里,附帶忸怩掙扎。
兩人正情濃意切,周青峰腦海里某個閾值觸動,突然跳出一句‘GDP任務已大幅超額完成,是否領取獎勵,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