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參觀電池廠,結果參觀到一半,藤田等人卻匯總各自了解的信息,聊起了集團的醫藥產品。
不過能聊的不多,大家隱約知道集團有幾款效果特異的藥物,可以加強體力,增強學習能力,或者有延年益壽的效果。
但集團從未公開過此類信息,就連‘特供’這個詞都是藤田等人自己取的。所有了解的人不約而同的選擇沉默。
具體如何,誰也不知道。
被如此一攪合,二期廠也無心參觀了。
藤田大概知道‘圣光’搞了個現代化的樣板工廠,并且準備進行推廣。而類似的工廠在西方國家其實已經普及,不是什么難得一見的事物。
倒是在全世界范圍內,免維護電池是新鮮事物。
接下來幾年如果不出意外,‘圣光’的電池廠將會瘋狂出貨,不但要占領種花家市場,在全球攻城略地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別瞧不起鉛酸蓄電池,這玩意是剛需,用途太廣了。而‘免維護’一出,代表老式鉛酸蓄電池立馬被淘汰。巨大市場考驗的只有‘圣光’的產能。
如果‘圣光’沒有現代化工廠,藤田覺著日系廠商還能從這個新興產品中分一杯羹。可現在‘圣光’建廠的能力上來,基本沒誰能與之競爭。
上午參觀了電池廠,藤田下午又去參觀電子廠——不是拿日元貸款建的元器件廠,而是普通的拆機電子廠。
‘拆機廠’也在市郊,管理上對標現代制度,但外觀就low多了。簡陋的廠房,樸素的工人,外加一長排的工作生產線。
拆機拆機,拆的就是廢舊家電。
周青峰弄來的生活垃圾中有大量電子產品。此外‘圣光’也順應歷史潮流,主動在沿海地區建立‘洋垃圾’回收處理中心。
由于投資少見效快,‘和諧回收’在廣東,廣西,福建,浙江都建了回收處理中心。用機械化配合人工對垃圾進行分揀處理。
紙張,塑料,廢金屬,廢家電,這些還算有用的,‘圣光’愿意接受。可生活垃圾,醫療垃圾等有害的玩意,還算需要抵擋在外,減少污染。
九十年代開始,每年數千萬噸的‘洋垃圾’進口都形成產業鏈了。‘圣光’不來干這個事,大把黑心缺德的人會來干這事。
賺的錢不多,污染比‘圣光’多——‘圣光’好歹能搞點封閉式處理場,弄幾千上萬的亡靈把最臟的工作搞定。搞不定進行合理化焚燒,盡可能降低污染。
周青峰打算搶個先手進行布局,把回收垃圾賺來的錢分一半給地方政府,聯手對付那些走私的‘洋垃圾’。
公開的‘洋垃圾’進口還幫周青峰掩蓋了他最容易暴露的隱秘,讓‘和諧系’大量出貨的二手家電有個合理的來源。
‘拆機廠’不過是回收行業高附加值的尾端。
在工廠里,藤田親眼看到工人用專用工具拆開廢棄的洗衣機,將塑料電機水泥塊分門別類。
此外還有些家電可以獲得高價值元器件。這在日籍職員眼里是非常low的做法,可國內卻有大把的電子廠愿意來天陽采購廉價器件。
“真搞不懂,集團為什么連這種低端生意都不放過。”
藤田心里有疑慮,但口頭上沒說。他可以理解‘圣光’去大毛家撿重工業的便宜,可回收垃圾實在掙不了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