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別的辦法?”馮茂這才確定大公肯定有辦法。
大公抬起手,一顆金色的球體漂浮在他掌心。馮茂感知著這顆金色球體,很快感覺到球體內復雜的法術模型與金丹頗為類似。不僅如此,這球體的感覺馮茂已經接觸過,之前有一陣子,不少年輕修士體內就有這種玩意。直接引發了年輕修士的身體不良反應。那時候的馮茂以為這玩意就是修士的金丹。
就聽大公慨然朗誦道:“以李金丹吞入腹,方知我命不由天。丹鼎派當年就是想這樣突破修煉的限制。所以開發出了這種煉丹術。”
“原來如此。”馮茂微微點頭。之前馮茂就猜測過是不是有這樣的法術,只是那時候見識淺,對金丹的理解是一種強化身體的玩意。沒想到這玩意不是強化身體,而是煉制出人造金丹,讓修士們直接利用。
“要是你不在意的話,我可以教給你怎么煉制這種金丹。金丹一轉定根基,金丹二轉定陰陽。當年丹鼎派想煉出九轉金丹,據說已經成功了。不過那時候大戰放起,丹鼎派率先挑戰陰陽教派,就這么覆滅了。”
“對人體有害么?”馮茂連忙問。
“喝水都能喝死人,什么對人體無害呢。若是有成為修士的決心,死都不怕,又有什么別的好怕。若是怕,就只怕自己無法有進步。”
離開大公那里,馮茂干脆步行回家。一路上心頭飛舞的都是大公直接輸入大腦的的丹鼎派秘籍。
最早的丹鼎派與煉金術士們分別起源于東西兩邊,在智慧社時代氣味相投,差點合并。丹鼎派分外丹與內丹、外丹,指用爐鼎燒煉鉛汞等礦石藥物,以配制可服食的長生不死的金丹,盛行于隋唐前;內丹,大體上指把人的身體當成“爐鼎”以自身的精、氣為藥物,用神去燒煉,為神氣相交結成之物,以后取代外丹,流行至今。
說練氣功的部分(或精或氣或神)是爐,或者說練功要轉化的東西,即意念所在之處,使此處氣機發生變化,此處即爐;變化以后的收處叫做鼎,或者說意念再集中,把它提高一步的叫做鼎。這是北派清修的功法。具體又分:
1、小爐鼎:指下丹田為爐,亦有以會陰為爐,氣海為鼎者。在爐內燒火,元神、意念注守之即火。爐一熱即為煉精化氣,氣煉出后提上來到鼎,叫做采藥歸鼎(或曰采藥歸壺)。中一說法為丹田氣足后循督而上,自任而下至鼎,氣再足即去運周天。
2、大爐鼎:大爐鼎指煉氣化神之部位,以腹為爐,以頭為鼎,即煉精化氣之后,精沒有了,都是氣,此時中、下二田合一,項下為爐,煉氣化神(結胎),再上升至上田至鼎。
3、天地爐鼎:天地爐鼎是以天地大自然為爐,以練外氣,以人為鼎,將氣收入人體。過去練人天混化的靜功即以天地為爐鼎。現在練內氣外放,外氣內收,也屬于此種類型,目的是與大自然之氣更好地結合。練此種功法,初期可以治病,到高級階段要引天之真陽來點化體內之陰氣。
4、身心爐鼎:以身為爐,以心(神)為鼎,心身結合,不一不二,丹乃成,身心爐實際上就是神與形合,形神莊功法即屬此層次。練功時形體產生氣,使之與神結合,以神御氣即神與形合。一般在丹道門派煉到結胎,出陽神,胎兒出生后再收回丹田養育,使丹田充斥周身各部以至毛孔毛竅,此時全身可放金光。這是高級層次的情況。
5、太虛爐鼎:以無形無象、無涯無際的虛空為爐,以心性(無形象的祖性)為鼎,以外在的無限充實身體的主體的無限,最后人與虛空等體。對此須待祖性玄關竅門開后才能理解。
仔細感受,就覺得這套思路也不是有啥問題。可丹鼎派為啥會第一個跳出來和陰陽教派為敵呢?他們本來就是一家好么。
難道是異端比異教徒更不可饒恕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