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在靜室騰躍,鈞天仙靈突然冒出來,盯著龍虎看了看,將一篇九百字的《龍虎丹鼎術》傳給任鴻。
“這是玉泉峰那邊的內丹法門,據說是九轉玄功拆出來的,你看看合不合用。”
九轉玄功在三清道脈各有版本。玉清版就跟內丹法結合,要修成大道金丹,丹成九轉。
任鴻參考《龍虎丹鼎術》,剛修成的白虎劍胎和清微雷丹之間升起金木靈光,彼此遙遙共鳴。也間接讓地煞外丹以及離火丹隨之感應。
青龍、白虎、朱雀、騰蛇四道幻靈紛紛沒入外丹,四道截然不同的法力在氣海丹田中翻滾。
“接下來,就差最后的真武丹了。”
在玉樓劍音刺激下,任鴻明白《靈音真武經》該如何修煉。
這篇經文闡述陰陽動靜,是以動靜之道化為天地靈音。
他依照自己推算的玄功,以玄武之形煉成一枚真武丹。而玄武戒內的傀儡,也被任鴻重新改造。
傀儡表面浮現十五道玄武禁法,在任鴻指揮下相互重組。靈龜傀儡變作龜殼,玄蛇傀儡化作絲線穿梭在龜殼間。
天道之數,七七四九而遁其一。
玄蛇以蛇身為弦,共四十九縷。隨后星光合攏,合成七道星律之弦,演奏四九天道之音。至于龜殼本身,則闡法最后一道靜寂之音。
玄武戒靈光一閃,龜殼琴飛到他手中。任鴻撫摸七根蛇脈琴弦,愛不釋手說:“此琴就叫做七星靈武琴吧!”
玄武成琴,外丹水到渠成。只是五枚外丹大小層次不同,其中以太白劍胎最弱,離火丹最強。
仙靈感應任鴻的狀況,提點道:“劍胎培養最麻煩。回頭若能找到先天太白精氣,可把劍胎不足圓滿。”
“不用,現在就足夠了。”
任鴻沉定心神,將最后的玄武幻靈融入真武丹。當外丹內浮現龜蛇相纏的神獸形象時,五色靈光透體而出。
仙靈連忙出手將印象遮掩,靜靜看著任鴻身邊浮現的五大神獸。
他抱怨道:“在玉傳觀修行有一點不好,這里房間太窄,練功動靜難以遮蔽。”
任鴻沒有回應,此刻任鴻專心在丹田中演化五枚外丹。五大幻靈和外丹融合,間接促使最后的勾陳神獸和大道紫極神箓融合,形成一主五外格局。
五顆外丹猶如五顆星辰,逐漸迎合天空中的五帝內座。
“不對!”鈞天仙靈臉色大變,察覺星光和任鴻共鳴開始,他不敢打斷。直接施展大挪移之術,將任鴻無聲無息間從玉傳觀挪走,出現在遠方的一處山林。
幸好赫胥晨只是化身前來,沒有察覺仙靈的動作。
幽靜山林上空,五色星華從天空垂落,披在任鴻身上并凝成一尊帝座。
“五帝座。”鈞天仙靈變作仙童形象,神情古怪起來:“他怎么煉成這玩意?”
五帝座,乃星空三垣二十八星宿中的太微垣核心,象征青帝、赤帝、黃帝、白帝以及黑帝這五方帝君。
“但這種理念絕對不是紫極書中記錄的五行循環之理。反倒跟我們昆侖的五老君理念融合了。”
當年紫極神圖融合各派尊神時,專門為五行道神展開好幾場辯論,最后以昆侖五方五老君為五行化身。但其他幾個派系的五行理念并非禁絕,而是融入五老君內。
比如有幾個小門派傳承天皇閣的五帝論。
“五行之帝,居太微中,受命之君,必感其精氣而生。東方木帝曰靈威仰,南方火帝曰赤熛怒,中央土帝曰含樞紐,西方金帝曰白招拒,北方水帝曰葉光紀。”
這是當年流傳的五行之帝,源自天皇閣的《五帝昊天經》。傳聞修成五帝圓滿,能演化真正的五帝大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