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氣氛剛好,朱元璋指著那些封裝好的油紙包和碗碟問道:
“誒?你不是說準備了特色的小吃么,都打開來看看,也讓我這個許久不食人間煙火的老古董長長見識。”
白小易手腳麻利的將一個個包裹打開,露出了里面簡單卻色香味兒俱全的各色小吃。無賴少年站起身,仿佛指點江山般介紹道:
“鴨血粉絲湯、桂花糯米藕、蟹黃包、牛肉鍋貼、赤豆酒釀圓子、桂花鴨、麻油干絲、狀元豆。這八樣地頭小吃,就是紅遍應天府的秦淮八絕。而這最后一碗么,咱們先賣個關子,等吃過這幾道小吃之后,再來品嘗這別有風味的壓軸美味!”
看著桌子上擺放的琳瑯滿目的吃食,朱元璋笑呵呵的調侃道:
“臭小子,你說了這么一大堆,也別光讓我們閉著眼瞎吃啊。既然你精通此道,不如順便介紹一下應該先吃哪個后吃那個,而這每道菜里又有怎樣的門道呢?”
訕笑著撓了撓頭,白小易把一包煮的酥爛的豆子拿了過來,隨即介紹道:
“這一個叫做‘狀元豆’,相傳曾經有個寒窗苦讀的讀書人,他家境貧窮,每當他讀書到深夜的時候,看他辛苦的母親,就特意把家中的黃豆配上紅曲米和紅棗煮熟,用來給孩子進補身體。最后那個讀書人真的高中成了狀元,于是乎那位母親做的這種豆子,就成了狀元豆。這種豆子入口之時有些微苦,咀嚼片刻后便是咸香,咽下之后會有一陣回甘。正如同寒窗苦讀一般,要先吃得了苦,繼而配上汗水的咸,才能收獲到成功后的甘甜。這‘狀元豆’看似普通,可里面卻有著母親對孩子的一份愛,還有一個讀書人那一輩子的苦辣酸甜。”
聽到了白小易的一番介紹,朱元璋猛地拍掌稱贊道:
“好!好一個狀元豆,好一個先苦后甜!這道菜,妙!果然有味道!”
言罷,眾人紛紛將豆子放入口中,果然如同白小易介紹的一般,這看似平凡無奇的豆子,果然有著先苦后甜的奇妙口感。再配上少年方才講述的故事,幾人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神情。
見到大家吃的開心,白小易趁熱打鐵道:
“開胃菜吃完了,接下來我們再來嘗嘗這兩道主食,蟹黃包和牛肉鍋貼。這蟹黃包里面取的可都是當季的陽澄湖大閘蟹的蟹子,鮮香可口、湯清不膩、稠而不油,小小的一只包子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就能讓你有品嘗到了一整只蟹的滿足感。而另一個的牛肉鍋貼,就更加精妙了,雖然同樣是選用了常見的牛肉和大蔥,可這里的鍋貼中特意加入了一些甜味兒。一口下去,那是咸中帶甜,回味無窮啊!不過,各位吃的時候可要小心一點,這兩道主食第一口咬大了汁會漏;咬猛了汁會噴;咬太小又不過癮。所以,小爺我建議各位一口一個的去吃,那樣才能完完整整的體會其中的滋味。”
聽了白小易的話,朱薇不屑的瞥了一眼,小聲嘀咕道:
“故弄玄虛、胡說八道,哪有包子會噴汁的。”
說著,她一口咬了下去。結果,一道濃稠的湯汁噗的一下就從蟹黃包的另一端噴了出去,好巧不巧的噴了坐在對面的嚴進一臉。
慌忙的捂住嘴,寶輝公主的臉上也不知道是因為驚嚇還是愧疚,那臉色是一陣紅一陣白的。
苦笑著搖了搖頭,朱元璋開玩笑的說道: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早聽小易說的不就沒事了。”
一邊說著,長臉老者一邊一大口將那炸的金黃的鍋貼塞入口中。他一邊大口咀嚼著,一邊不斷地挑起拇指稱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