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祝修遠知道,這算是欠了尤貴妃一個人情。
但無所謂了,反正在有心人的眼里,他已經算是尤貴妃和太子這邊的人了
“陛下,臣舉薦現任江州刺史,董誠,出任江寧縣縣令之位。”
祝修遠出列,躬身大聲舉薦。
祝修遠此話一出,這大殿中,好多人的神色都動了動。
首先是陳皇,他原先是一幅煩悶的表情。因為眾臣舉薦,你爭我奪,吵得面紅耳赤聽著就讓人心煩。
不過一見祝愛卿出來舉薦,陳皇立即就來了興趣,不由坐正了龍體,仔細考量祝修遠的舉薦。
陳皇旁邊,端坐于鳳椅之上的尤貴妃,則面露微笑,并時刻準備著,幫祝修遠說話。
下面,文官之首的國相李忠,聽了祝修遠的舉薦,兩眼猛然睜大他原先一直半咪著兩眼的。
而其余出列舉薦的文官們,稍稍呆了一下,互相對視一眼,達成默契
先將這個“外人”排除掉再說。
眾文官一致對外,開始苦諫陛下,詆毀那什么江州刺史
其中也有知情的,點出江州刺史就是祝修遠岳父大人的事實。
然后借此抨擊祝修遠,說他唯人是舉,要搞結黨結盟那一套,不利于朝廷等等等等。
“陛下,臣舉賢不避親,那江州刺史董誠,的確是臣的泰山。”
祝修遠倒挺淡定。
“陛下是否還記得,幾個月前,江州先遭系列天災,再受瘟疫橫行,最后更是慘遭燕軍圍城”
“嗯,朕自然記得,正是因為愛卿在江州,才能縷縷力挽狂瀾,拯救江州萬民于水火啊”
陳皇感嘆。
“陛下,其實拯救江州之功,不能單單算在臣一個人頭上,其余官吏軍民等,皆出力甚大”
“哦”
“特別是臣的岳父大人董誠,也就是現任江州刺史。他為官清明,極擅處理衙門中事,并且無論是抗擊天災,還是阻擊燕軍,背后的調度安排等,極為復雜,非一般人可為。”
“而臣的岳父大人,卻能安排得井井有條,一絲不亂陛下,若沒有岳父大人背后之功,臣也不可能力挽狂瀾”
“陛下,臣之岳父大人,的確乃是當世賢才,堪當江寧縣縣令之職。故臣舉薦江州刺史,董誠”
祝修遠這番話說下來,整個奉天殿中的群臣,都呆了。
人家這份功績,是沉甸甸的啊
而他們所舉薦之人,有拿得出手的功績嗎
不過一些酒囊飯袋罷了,哪有什么亮眼的功績喲,即便有,能比得上人家的嗎
文官之首的國相李忠,面無表情,陰沉著臉,好似誰都欠他幾百兩的模樣。
他稍稍抬眼,去看陳皇的表情。
卻見那陳皇,面有絲絲愧疚,嘆道“哎,看來朕對董愛卿的賞賜,還是輕了些”
國相李忠,見了陳皇這番表情,聽了那番說辭。
他眼中神光一暗,微不可查的搖了搖頭。
接著,李忠首次出列,拜道“陛下,臣反對,江州刺史出任江寧縣縣令,不妥”
“哦,為何不妥”
陳皇茫然。
“陛下,江寧縣縣令之職,官職雖小,但責任卻重。況且京城局勢復雜,不比江州,若某些問題處理不擅,恐京城再無寧日,陛下,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