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尚書和吏部侍郎,見這么多人都加入到討伐祝修遠的隊伍中,頓時興奮壞了。
他們根本顧不得許多,只要能給祝修遠按上那些罪名的話,誰還管燕國如何。
現在正是一個扣屎盆子的好機會
而那些本來就反對同意燕國所請的武官們,已經傻眼了。
方才,這些個文官,還與他們爭得面紅耳赤來著。
可是怎么一轉眼,他們全都改口了
把他們的話全說了過去,還加上了“賣國賊”、“勾結燕國”、“陳奸”的罪名
這可比他們高明多了。
他們可沒有想到,可以使用這些罪名來恐嚇對方
果然不愧是文官,嘴皮子就是厲害
隨著文官們繼續罵下去,祝修遠就不停往下縮,身高也越來越矮。
顯然是被嚇壞了
眾臣見此,激動壞了,于是更加奮力的罵。
反正到最后,通過文官們的一頓激動臭罵,給眾人心內強行塞進了一個觀念誰同意燕國所請,誰就是賣國賊、勾結燕國、陳奸
這種觀念的轉變,全得益于這幫文臣。
因為他們太慷慨激昂了,甚至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占盡了道理,根本無從反駁
把那個觀念說得鐵鑄的般,堅不可摧,不可撼動
不過,他們還沒有察覺到這一點,兀自大罵不止,越罵越興奮,越罵越激動。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然有人嗅探到了這種觀念的轉變。
比如說國相李忠。
比如說鐘山王。
比如說陳皇。
比如說尤貴妃。
不過他們全都沒有任何表示,心思各異,看破不說破,只靜觀事態發展。
“陛下”
忽然,都快遵下去的祝修遠,身形猛然拔高,并大吼一聲。
他這一聲大吼,嚇了那些激動的文官一跳。
因此他們的大罵頓止,齊刷刷的瞪著祝修遠,不知他為何突然爆發。
“陛下,臣忽然覺得,眾位大臣所言有理,有大道理,簡直太有道理了”
這下輪到祝修遠激動了。
而那些文官則還有些懵。
什么情況
這江城伯又改口了
“不錯,同意燕國所請之人,就是賣國賊,就是勾結燕國,就是陳奸”
祝修遠情緒激動。
“諸位大臣品德高尚,臣深深受教,也頓悟到了不過臣并未勾結燕國,也不是賣國賊,所以臣現在覺得,應當拒絕燕國所請”
祝修遠說得斬釘截鐵。
不待眾人反應,祝修遠又看向刑獄司的少司寇,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
“少司寇大人,方才眾位品德高尚的文臣的話,少司寇大人都聽見了嗎同意燕國所請之人,就是賣國賊,就是勾結燕國,就是陳奸”
“少司寇大人,不知以上罪責,該當如何判決呢”
那少司寇先是一愣,因見祝修遠那意味深長的笑容,頓時明白了過來。
“如果那些罪名屬實,那就是叛國通敵的大罪,當斬草除根”
少司寇也是一個妙人,晃悠悠的走出來,輕描淡寫的瞄了眼那些文臣。
“少司寇辦案,我等自然是放心的,少司寇一貫的作風,就是絕不誤會一個好人,也絕不放過一個壞人”
“敢問少司寇大人,若大人在辦案途中,發現其他與本案不相關的案件,又當如何”祝修遠笑問道。
“四個字,追查到底”
少司寇狼一般的視線,掃視著那群文官,露出興奮的神色。
眾臣肝膽皆顫,面面相覷,盡皆駭然。
他們倒不怕勾結燕國這種罪名,隨便你怎么查。
可是若發現其他不相關的案件,那可就難說了
他們根本不能保證他們經得起查
這才是要命的。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發生在京城的三大案,之所以鬧得那么大,其實就是因為翻出了許多陳年舊案之故
刑獄司的少司寇,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啊
他最喜歡搞這種抽絲剝繭、牽連過大的案件了
但偏偏少司寇的身份
眾位文官,經祝修遠與少司寇的“雙簧”一嚇,早已如墜冰窟,懼怕不已
祝修遠將他們掃視一眼,眼神中早已沒了怯弱,而是滿滿的鄙夷。
文官們則紛紛低頭,或者側頭,慌忙避開祝修遠的掃視。
至此,他們方才明白,原來他們是被祝修遠給耍了
丟臉啊
一想到方才的慷慨激昂,還有大罵得唾沫橫飛的情景,他們就想給自己一嘴巴。
掉進了人家的圈套猶不自知,還在那跳起來罵個不停,簡直就是跳梁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