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話音一落,武官序列中也涌出大批武官,齊聲附和。
針對燕國之事,滿朝文武,分為了兩個對立的陣營。
總體來說,文官同意,武官反對。
并且,文武雙方爭執不休,互相攻擊,爭得面紅耳赤,都想說服對方,同意己方的觀點。
甚至還差點大打出手
“夠了”
陳皇爆喝,并猛然一拍桌。
聲勢很足。
文武百官的爭論立即停止。
皆齊齊看向龍椅上的陳皇。
眾臣只見陳皇往左邊看去了,于是眾臣順著陳皇的視線看去,所見的是國相李忠。
國相李忠一直未曾發言,不見任何動作,就連方才文武“大戰”,也未見其表態。
現在陳皇要征詢國相大人的意見了嗎
然而不是。
眾臣又見陳皇往右邊看去,看中之人,是武官之首的鐘山王。
眾臣恍然,原來陛下想詢問鐘山王的意見啊。
鐘山王也極少發言,只有在討論梁國使者之事的時候,他曾出列為祝修遠說過幾句話,隨后就閉口不言了。
可是
眾臣再次判斷錯誤。
陳皇并沒有征詢鐘山王的意見,而是往大殿后方望了去。
眾臣心中疑惑之際,只聽陳皇叫道“祝愛卿何在”
祝修遠
眾臣心中頓時發堵。
陳皇不問國相李忠,也不問鐘山王,反而跑去問江城伯
他們心里面恨得牙癢癢。
同時也十分嫉妒。
眾臣雖然不滿,但也無法,因為這是現實,無法改變。
不管怎么說,江城伯正當得寵,是陛下身邊的大紅人,紅的發紫那種。
哎
眾臣心中不滿之余,也想起了方才,他們齊心協力,用眼神“嚇破江城伯肝膽”之事。
嘿
這種紙老虎,一戳就破,陛下怎么會看重他呢
簡直不可理喻
眾臣心中默默下定了決心,定要再次上演一番“戳破紙老虎”的戲碼。
好教陛下看清楚,你所寵幸之人,究竟是個什么玩意兒
“臣在”
祝修遠慢悠悠出列拜道。
方才文武“大戰”,他也沒有加入。
“祝愛卿啊,對于這燕國之請,你以為如何,我陳國是同意呢,還是不同意”陳皇問道。
“陛下,依臣之見,我陳國應當同意燕國所請”祝修遠拜道。
什么
同意
祝修遠身為武官序列中人,竟然說出這種話來,太讓人不可思議了。
國相李忠、鐘山王等,眉頭都是一跳,不由稍稍側頭,去打量大殿正中間的祝修遠。
而那些吃瓜群臣,稍稍一愣后,也猛然反應過來。
祝修遠說的竟然是同意燕國所請
不對呀
他們還準備好好的反駁他一回呢,然后又像剛才那般,嚇破祝修遠的膽,讓他服軟,也好教陛下看清楚,這祝修遠的本來面目。
可是祝修遠竟然同意了,這還讓他們怎么發威呢
群臣中的禮部尚書,還有禮部侍郎等,他們都是祝修遠的“鐵桿黑粉”。
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打擊祝修遠的機會。
同不同意燕國所請,與這件事比起來,簡直就是芝麻粒與大西瓜的區別。
所以,他們立即改弦更張,瞬間站在“拒絕燕國所請”的立場上去了。
“江城伯,真乃賣國賊燕人殘暴、狡詐,亡我大陳之心不死”
“燕國此舉,乃是為了迷惑我們的雙眼,進而借機吞并我陳國”
“江城伯竟然同意燕國所請莫非江城伯與那燕國里外勾結,謀奪我大陳大好江山不成”
禮部尚書,還有吏部侍郎,兩人輪番上陣,說著方才武官們所說的話,對祝修遠點指連連,憤慨不已,痛心疾首
平日里,他們不敢招惹祝修遠,但在這朝堂之上,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根本不怕,可勁兒的造便是
他們每說一句,祝修遠就縮一下脖子,整個身體都矮一截
看起來是怕了。
這個現象刺激了其余大臣。
他們也紛紛加入進來,點指祝修遠罵個不停。
大罵祝修遠是賣國賊,勾結燕國,是“陳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