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這么大的嗎
“新來的”的江都王稍稍愕然,這位江城伯一站出來說話,滿朝文武中,竟有十之七八的人跳出來反對
江都王兩眼一咪,仔細盯著祝修遠。
老實說,他本次入京,有一半的理由就是為了這位江城伯。
祝修遠的武舉之策,早已傳遍全國,江都王駐防在揚州,揚州與京城之間水路相連,只有一個時辰左右的路程,隔得非常近。
所以江都王早就知曉了這武舉之策。
江都王仔細觀察,見祝修遠雖面對千夫所指,但兀自巍然不動,坦然自若,視之為無物。
江都王不由暗中點了點頭。
忽然,江都王借著觀看這場“大戲”之機,稍稍轉動眼珠,向國相李忠所在的方位瞄去。
李忠眉頭一挑,自然注意到了江都王的視線。
他思忖片刻,稍稍側身,與江都王對了短短一瞬,交換了眼神,然后各自錯開視線。
江都王得了李忠的眼神,仿若心中大定,遂舉步走出,面對龍椅上的陳皇拜道“陛下,針對燕國所請之事,臣有話要說。”
“哦,皇叔請講”陳皇面無表情,只正了正坐姿。
“臣曾聽聞,上次燕國所請,竟是哄騙三歲小孩的小伎倆,陛下將之拒絕,也是應當。但此次燕國所請,乃是為了就近觀摩武舉,據臣了解,這武舉并非什么機密之事,既然都準允了梁國,派遣使者就近觀摩,為何又要拒絕燕國呢臣以為,此次燕國所請,當需同意”
江都王侃侃而談,聲音爽朗,渾厚扎實。
這謹身殿中雖大,但大殿中每一個人都清晰額聽見了他話,就連那幫跳梁小丑也自發停了下來,不敢在江都王說話的時候出言,灰溜溜的各歸其位。
“陛下,老臣附議”
令人意外的是,始終不動如山的國相大人,這次終于主動出來附議了
國相大人,乃文官之首,他這一站出來,頓時讓方才那幫跳梁小丑徹底啞火。他們遲疑一會兒,也跟著站出來,拱手說“附議”
祝修遠瞧見這一幕,心里忍不住吐槽“墻頭草”
吐槽之余,祝修遠的視線不由在江都王與國相李忠之間轉來轉去。
他怎么覺得這兩人之間有著某種齷齪呢
“陛下,老臣也附議”
祝修遠正皺眉沉思間,那鐘山王也站了出來。
至此,朝堂三位大佬,還有陛下身邊的大紅人,一口眾詞,都說同意燕國所請。
于是陳皇便順勢而為,拍板同意了燕國所請。
“接待燕國使者之事,哪位愛卿愿意承擔此重任”陳皇俯視著殿中群臣。
陳皇最先看向祝修遠,不過又自動將之略過了,因為祝修遠已有接待梁國使者的重任在身。
不待眾臣說話,也不待陳皇繼續瞄向別人,那江都王又冒了出來,自愿擔起接待燕國使者的重任。
江都王一發話,滿朝文武中,竟沒有人再發話了,于是陳皇便指定江都王接待燕國使者。
朝議已畢。
陳皇與尤貴妃匆匆離開。
眾臣也三三兩兩出殿,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著。
祝修遠剛走出謹身殿,身后便傳來一個聲音“江城伯請留步”
聲音渾厚扎實有力
祝修遠兩眉稍蹙,這江都王果然找上門來了。
祝修遠回身一拱手,“原來是江都王”又笑道“江都王叫住下官,不知有何賜教”
“江城伯,久聞大名,本王對你是仰慕已久啊今日終于見到真人了,哈哈哈”
江都王爽朗大笑,他站在旁邊,比祝修遠高出一個頭。
稍稍帶給人一些壓迫感。
祝修遠的個子其實不算低,這幅身體雖然才十八歲,但已有一米八的個頭,算是高挑的了。
但這江都王更高,可能有兩米左右
加之江都王渾身壯實,朝服之下,隱約可見遒勁的肌肉他人又高,真是威猛過人,恍如鐵塔
看起來比言大山的塊頭還大。
“王爺過獎了”祝修遠神色淡然,保持著距離。
“哈哈,不錯,不錯,江城伯小小年紀,有此才能,卻能懂得謙虛之道,果然是國之棟梁我們一起聊聊”
“請”
于是兩人踱步出宮,邊走邊聊。
兩人所聊的話題,全是京中逸聞等閑事,并不涉及其他,諸如朝廷、官員、燕國等等。
很是輕松